2摳鼻
鼻孔的鼻膜非常嬌嫩,上麵毛細血管也特別豐富,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的“克氏區”,不僅血管細密,而且很表淺,摳鼻時,容易毀壞鼻毛,把鼻黏膜摳破,引起出血。另外,鼻黏膜經常受到手指的刺激,容易變薄,發生萎縮現象,而聞不到氣味。如果手指上的細菌帶入鼻孔,還容易引起慢性鼻炎,生癤瘡,鼻孔有阻塞感、不通氣、流鼻涕,鼻孔發紅、鼻梁腫脹,長期不愈,容易引發癌病。
3挖耳
常用發卡、火柴或挖耳針挖耳屎,容易把外耳道的皮膚刺傷,引起發炎和外耳道癤腫。如挖耳朵時不小心把耳膜捅破,使細菌進入鼓室就會引起中耳炎,不僅耳朵流膿,還會造成耳聾。
4咬物
經常啃指甲、咬筆杆、咬下唇,啃開啤酒瓶蓋等,這種習慣不僅不衛生,而且還容易使口腔上頜門牙突出變形,影響牙齒整齊美觀。常咬物還會帶入細菌,引發疾病。
5揉眼
眼睛不舒服使用手去揉,不宜。因為眼睛是個很精密的器官,血管非常豐富,用手一揉,由於刺激作用,結膜的血管變粗,眼球就發紅了。另外,手上容易沾有很多細菌,如果把細菌或髒東西揉進眼睛裏去了,就易引起急性結膜炎或沙眼,造成眼發紅,看不清東西,甚至引發眼疾病。
6皺眉
臉部常皺眉、眨眼,容易導致臉部皮膚產生橫豎如魚尾狀皺紋。人的麵部肌膚最為嬌嫩敏感,一些不良的表情動作發生也會在人的麵部留下深刻而難以消除的皺紋。
7架腿
有的人坐著時總愛把一條腿架在另一條腿上。如此“二郎腿”,壓迫腿部的血管,使血管回流不暢通,造成小腿疲勞發麻,架腿破壞軀幹的豎直,長期會造成脊椎彎曲。
8俯睡
把臉部伏在枕頭上俯臥而睡不好,會使麵部受擠壓,阻礙麵部的血液循環。睡醒後,麵部會浮腫,眼睛出現血絲。俯臥還會增加腳部、心髒、腹部、肺部的壓力,並會引起脊骨彎曲,增加肌肉和韌帶的壓力,還會使頸部受到壓力甚至會引起局部疼痛。
9坐著睡
有些人飯後習慣坐在椅子上或沙發上閉目睡,還有的坐在車上或開會時也呼呼大睡。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不利於身體健康。當人們入睡後,大腦神經處於抑製狀態,生理各個部分發生很大變化:如心率變慢、血管擴張、血壓降低10~12毫米汞柱、血液循環減弱、肺活量減少25%左右,流經各部位的血液流速也會減慢。若坐著睡,流入大腦的血液會減少,容易導致對大腦供血不足,尤其足飯後,較多的血液要進入胃腸係統,這時如果坐著睡覺,會加重腦貧血,導致頭暈、耳鳴、腿軟等不適的症狀。
10貪坐
吃飽飯就坐在沙發上看書、看電視,一坐就是半天,長期下去就會使脂肪堆積在臀部、腹部,造成腹部突起,臀以下體態變得肥胖難看。
11不吃早餐
人們從晚上到第二天早晨,食物在胃腸裏,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消化,胃內消耗空了,如不吃早餐給予補充,就會造成消耗超過儲存,容易感到胃部不適和疲倦感。久而久之還會出現心慌、頭暈、頭痛、記憶力減弱等症狀。
【貼心提示】
生活中的六種最佳姿勢:
1進食的最佳姿勢——站立。
站立時人的腹部不會受壓,血液通暢無阻,有利於胃腸的消化和吸收。
2睡眠的最佳姿勢——右側臥位。
右側臥位有利於血液回流入肝髒,減輕對心髒的壓迫,有利於血液的流動。
3思維的最佳姿勢——平臥。
平臥時人體肌肉和神經最為放鬆,情緒穩定,心搏最為緩慢,因此腦細胞極易調整至最佳思維狀態。
4行走的最佳姿勢——小快步。
小快步行走可以增加肌肉活動次數,使腿部肌肉強健發達,還可以增加腿部血液循環。
5騎車的最佳姿勢——身體前傾20°~30°左右為最佳。
這樣可預防和減輕頸部和下肢的疲勞。
6服藥的最佳姿勢——站立。
坐著或躺著服藥,藥物容易黏附於食道壁上,這不僅使藥物不能達到最佳的吸收部位,而且黏附對食道壁是一種有害刺激。站立時食道呈垂直狀態,有利於藥物下行到胃裏,充分發揮其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