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高職院校圖書館微觀管理(1 / 3)

淺析高職院校圖書館微觀管理

高教研究

作者:陳麗珍

【摘要】 本文以筆者所在院校的圖書館為例,剖析了微觀流通服務的有利條件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辦法。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圖書館 微觀管理

一、圖書館微觀管理的重要性

這裏的“微觀管理”主要是指針對流通服務的管理。有人認為這是瑣細簡易之事,不必小題大作。然而古人雲:天下大事,必起於細;天下難事,必起於易。高職院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流通服務是讀者(主要是學生)與圖書資料文獻信息之間的橋梁,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第一線,所以流通服務是圖書館工作的命脈。搞好了流通服務管理就能促進圖書館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使其為教學、科研服務,為產學研結合出力,為學院提高教學質量作出貢獻。

二、微觀管理的有利條件和優勢

1、圖書館具有較好的硬件基礎

從機構設置來看,圖書館設有辦公室、采編室、外借書庫、文學書庫、期刊閱覽室、報紙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和教材庫等部門。另外在學院的五係一部都設有資料室。圖書館紙質圖書42萬多冊,其中文學書庫就有紙質圖書8萬5千多冊。報刊裝訂本2萬多冊,中數圖電子圖書為10萬種,每年訂購紙質報刊7百多種,另有萬方期刊數據庫、CNKI期刊數據庫等電子期刊可供讀者在線閱覽或下載使用。此外,在計算機管理係統方麵,圖書管理采用了大連網信公司的文獻管理集成係統,建立了圖書目錄索引信息數據庫、現刊目錄索引數據庫、過刊裝訂本索引數據庫及與學院開設專業相關的二次文獻題名目錄數據庫。紙質圖書及期刊從采購、編目、流通、典藏、查詢等均實現了計算機管理;所有圖書、期刊、二次文獻及多媒體資源、電子資源等基本信息在校園網上均能實現方便的查詢與檢索。不僅如此,學院還根據院圖書館實際需要,自主開發了“B/S模式下圖書期刊數據自動糾錯”、“ASP實現圖書期刊的遠程訂閱”、“多媒體資源管理”等應用程序,實現了圖書管理的現代化。

2、圖書館員具有較好的結構條件

圖書館現有員工23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職稱2人;碩士學位2人,本科學曆12人,大專學曆4人。員工的專業背景包括圖書情報和其他文、理、工科等各個學科領域。就以力量稍弱的文學書庫為例,有兩位流通管理人員,其中一位是固定編製人員,計算機專科和教育管理本科學曆;另一位是非固定編製人員,屬於40歲以下的年輕流通管理工作人員;勤工儉學學生有6人。所有在職人員都在接受繼續教育,正在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以促進服務質量的提高。

3、圖書館有較完善的服務製度

書刊服務全開架,館室開放時間長,文獻載體多樣化,文獻檢索網絡化,服務溝通全麵化,工作隊伍專業化,服務方式立體化,勤工儉學常態化。

4、館藏資源具有流通服務優勢

全館藏有文獻圖書42萬餘冊;文學書庫有庫藏文獻圖書8萬多冊,占全館文獻圖書藏量的1/5。學院學生對文獻、圖書的占有量是生均5冊,隨著學生的不斷增加,館藏文獻、圖書還將不斷增添。

總之,圖書館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硬件”、“軟件”條件和較完善的製度,應在此基礎上,把握流通服務規律並努力發揮優勢,爭取把“一切為了讀者”、“方便讀者”、“服務讀者”落實到我們的每項工作中,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學院的“三個中心”:教學中心、學習中心、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