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高校宏觀經濟學課程“五段式”教學模式探究
高教研究
作者:劉曉慧
【摘要】 本文在分析宏觀經濟學課程特點、重要地位和高等教育形勢變化後三本高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以三本高校學生的知識特點和思維方式為出發點,提出了宏觀經濟學課程的“五段式”教學模式,即趣味導讀、模型精講、問題發現、熱點討論、課堂實踐。
【關鍵詞】 宏觀經濟學 三本高校 “五段式”教學模式
2000年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大眾教育階段,本科教育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和新現象,以往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同時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社會對創新的要求日益迫切,高校的培養目標更加注重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麵提高,這就要求高校必須重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而課程教學改革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腳點,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宏觀經濟學課程是教育部審定的經管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經管類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在教學中占重要地位。三本高校為了追求較高的就業率,將人才培養目標基本都定位於“培養應用型人才”,所以非常重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大部分三本學生未來求職的功利主義思想嚴重,對專業基礎理論課程不重視,學習專業基礎理論課的熱情不高。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我國高等教育形勢的變化趨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五段式”教學模式。
一、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
宏觀經濟學課程具有知識新、內容多、邏輯性強等特點。知識新是指學生對市場經濟的理論體係、運行規則缺乏感性認識,也就是對作為發達市場經濟運行機製理論總結的宏觀經濟學所描述的經濟主體的行為、經濟變量的關係、資源配置的方式感到陌生與新鮮。內容多是指宏觀經濟學內容豐富,包括國民收入核算、國民收入決定理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開放經濟中的宏觀經濟學、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理論六個理論板塊。其中,數學模型分析又占有相當的比重,因此學生接受起來較慢。相對於較多的宏觀經濟學課堂教學內容而言,課堂教學時間是稀缺資源。教師必須在稀缺的時間內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效果最大化。邏輯性強是指宏觀經濟學所涉及的數量關係聯係緊密,是一門由經濟變量關係聯結在一起的具有很強邏輯關係的學科。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其科學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對於培養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的高素質複合型專門人才作用巨大。宏觀經濟學是特有的文字理論、圖形、數學模型等分析方法的有機結合,對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推導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是其他任何課程所不可替代的。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學習為學習其他經濟管理專業課程和從事經濟管理工作奠定了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其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宏觀經濟學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和經濟類專業考研的必考課,在三本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二、三本高校學生的特點
2000年以來,我國高校學生的毛入學率達到19%以上,本科教育內部也開始多層次化,三本高校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高考第一大省——河南省為例,2013年河南高考報考人數75.8萬人,高考實際錄取人數53.6萬人,其中三本錄取人數為79028人,三本錄取人數在高考總人數中所占比例為10.43%,三本錄取人數占到總錄取人數的14.74%,占到本科錄取人數的31.63%,這充分說明三本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本高校招生錄取分數線都與一本、二本有一定差距,甚至相差100多分,錄取的學生整體素質不太高。三本高校學生的特點具體表現為:第一,三本學生的基礎較一本和二本的學生差,特別是數學和英語成績普遍較低,自學能力和自律性不強,接受能力有限,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大。第二,三本高校的收費較高,導致部分學生的家庭生活陷入貧困狀態,這類學生可能會通過打零工等勤工助學方式來完成學業,這樣其學習時間和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第三,一部分三本學生的家庭條件比較好,學生覺得自己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都能夠由家裏安排不用自己發愁而不好好學習。第四,我國社會處於轉型期,整個社會比較浮躁和急功近利,甚至讀書無用論又沉渣泛起,這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人生觀影響較大。第五,三本學生認為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都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不像微觀經濟學那樣和個人生活聯係緊密,容易失去學習興趣。第六,三本高校的學生普遍感覺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抽象、模型複雜、數學推導過多,學習起來非常吃力,甚至畏懼宏觀經濟學,基本上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機械性地記住幾個基本概念和某些原理,談不上對宏觀經濟學相關理論的深層次理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