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整曆史文化資源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1 / 3)

重整曆史文化資源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

作者:張丹

【摘要】 南陽是楚始都丹陽所在地,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在楚國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楚文化資源極其豐富,但當前南陽本土對其重視度和開發度都遠遠不夠,這是一種極大的經濟文化損失與社會資源浪費。當前形勢下,推廣、開發楚文化很有必要,需要引起各方更多的關注與重視。本文以南陽楚文化為例,分析了重整南陽楚文化的必要性,探討了重新整合、全麵開發楚文化的途徑及推廣、開發南陽楚文化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 南陽 曆史文化資源 楚文化 文化產業

南陽是一座曆史文化資源相當豐富、人文曆史極其悠久的名城, 這為其發展文化產業、提升城市競爭力及城市知名度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但是,因為對曆史文化資源的重視和開發利用遠遠不夠,這些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所創造的經濟、文化利益以及為南陽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也就相當有限了。如果能夠重新規劃、充分利用這些曆史文化資源,既可以產生新的經濟生產點,為南陽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大幅度提升南陽的城市形象及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

一、重整南陽楚文化的必要性

一是南陽地區有著非常豐富的楚文化文獻資料及考古資料。首先,在《國語》、《左傳》、《史記》等傳世文獻中,有大量關於南陽楚文化的資料。根據這些記載可知,南陽是楚始都丹陽之所在,為楚國的“舊鄉故土”,楚國在這裏經營了四百多年,南陽地區對於楚國具有重要意義,種種跡象表明,南陽盆地是楚文化的發源地。

其次,南陽地區發現發掘了上千座楚墓,還發現了大量與楚國、楚文化有關的遺存。如: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它是春秋中晚期楚國顯族薳氏的家族墓地,是目前春秋中、晚期發現等級最高的楚墓,出土的青銅器已經成為斷定“楚係”銅器年代的標準器,丹江流域楚文化的重要性是因為下寺墓地的發現才引起重視的;淅川毛坪楚墓,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楚文化在中原文化基礎上的發展過程;南陽市“五頃四”地段楚申縣貴族古墓群,南陽城區梅溪河、三裏河之間的八一路兩側即為南陽市民俗稱的“五頃四”,實際麵積為1000畝左右,多次發現楚國重要墓葬,出土大批青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西峽楚白羽城遺址,經考證,此城為戰國的楚白羽城,亦稱析邑,是河南省內最早調查的一座楚城址;方城縣大關口古城遺址,即《左傳·哀公四年》中所載的“繒關”,也即楚長城的組成部分;桐柏古台寺遺址,楚國附庸國——養國都邑的一部分,可視為楚文化遺存,等等。最後,楚墓中出土了大量青銅器、玉器、漆器、陶器等承載文化信息的文物,其中不乏 “王子午升鼎”、 “雲紋銅禁”這樣的國寶級青銅重器,為我們研究南陽楚文化提供了最為直接有力的依據。

二是南陽本土或相關地區豐富的文化品牌資源及文化推廣平台,可以為推廣、開發南陽楚文化、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足夠的經驗借鑒及幫助。南陽已經有了漢文化、山水文化、四聖文化、獨山玉文化等比較成熟的文化品牌,在運作、宣傳楚文化品牌方麵可以為其提供很好的經驗借鑒。另外,還有“兩節一會”、“四省楚文化會”等平台可以加以利用。

三是可以使本土人士充分認識到南陽楚文化的重要性,從而在提升南陽城市形象及文化知名度方麵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南陽地區擁有豐富的楚文化資源,是得天獨厚的優勢,不重視、不開發,是非常可惜的。當前南陽本土對南陽楚文化研究的重視力度不夠,取得的成果也有限,這與南陽地區在楚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是不匹配的,也是製約當前南陽楚文化開發的最重要因素。

四是南陽楚文化遍及南陽各縣、市區,充分開發南陽楚文化的相關資源,使之和南陽整體旅遊業及各地的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機、靈活的融合,可以打造出新的特色文化品牌,實現多方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可以在百裏奚、範蠡、南水北調文化長廊、渠首文化、丹江口水庫風景區、楚長城、“楚風漢韻”等與南陽楚文化有關的文化品牌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並予以整合,打造“南陽楚文化”這個新的區域性文化品牌。加強對南陽境內楚文化遺跡的調查宣傳,糅合現有的風景名勝,設立專門的楚文化旅遊專線。還可以將南陽楚文化中的各項資源打散處理,分配到南陽現有的古城文化、名人文化、山水文化、四聖文化、漢文化等知名品牌中去,一方麵可以使原有知名品牌的曆史上限提前,增加其含金量,另一方麵也可以擴大南陽楚文化的影響力及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