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整曆史文化資源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3 / 3)

二是推廣、開發南陽楚文化也存在著一些需要克服的因素。首先,南陽是楚始都丹陽所在地,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在楚國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無論是文獻資料還是考古資料都非常豐富。但是遺憾的是,許多珍貴的考古資料尚未公開發表,而重要的考古原址或文化遺存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為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增加了難度,也不利於南陽楚文化的推廣開發。其次,以前未有機構或個人專門就南陽地區文物、民俗、傳統中的楚文化遺存進行調研,要得到盡可能完整、豐富、翔實的資料,絕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文博單位、高校師生、政府主管部門等機構之間建立起長期有效的多方協作。最後,當前形勢下推廣、開發南陽楚文化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能否引起相關部門及人員足夠多的重視和關注,即,如何開發才能使之成為南陽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一個“樣板”工程而不是雞肋項目,如何開發才能夠實現最大效益化。

綜上,南陽是曆史文化名城,在現代化建設正火熱進行的今天,應該更好地依托本地文化資源優勢,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全麵提升南陽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地位而努力。南陽楚文化資源極其豐富,但當前南陽本土對其重視度和開發度都遠遠不夠,這是一種極大的經濟文化損失與社會資源浪費。當前形勢下,推廣、開發楚文化很有必要,需要引起各方更多的關注與重視。

(注:本文屬南陽師範學院博士專項課題“南陽盆地出土兩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研究”,項目編號:ZX2013007。)

【參考文獻】

[1] 蔣波:南陽與楚文化[J].文史知識,2008(5).

[2] 張丹:南襄盆地出土兩周時期銘文研究[D].武漢大學,2012.

[3] 河南省博物館、淅川縣文管會、南陽地區文管會:河南淅川縣下寺一號墓發掘簡報[J].考古,1981(2).

[4]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下寺春秋楚墓[M].文物出版社,1991.

[5] 黃運甫:淅川毛坪楚墓發掘簡報[J].中原文物,1982(1).

[6] 喬保同等:南陽發現楚國貴族墓[J].文物天地,2009(3).

[7] 柴中慶等:南陽市新發現春秋楚國貴族墓[N].中國文物報,2009-05-15.

[8] 喬保同:最新考古發現:南陽楚彭氏家族墓[J].文史知識,2009(6).

[9] 陳昌遠:《上鄀府簠》與鄀國地望考[J].中原文物,1991(4).

[10] 李陳廣:南陽地區楚文化的發現和研究[J].中原文物,1992(2).

[11] 武漢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桐柏縣幾處古文化遺址調查簡報[J].江漢考古,2009(3).

[12] 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張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