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富士康對河南省外貿發展的影響分析
區域經濟
作者:王鑫
【摘要】 2010年之前,河南省的對外貿易在全國處於較落後地位,而在引入電子產業代工巨頭富士康之後,河南省的對外貿易有了大幅增長,總量躍居中部六省之首。富士康的進駐,極大地提升了河南省的對外貿易規模和增速,也改變了河南的對外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然而,近幾年河南省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幾乎完全靠富士康推動,存在一定風險。可以說,引進富士康對河南省的對外貿易發展利弊兼有。應未雨綢繆,盡快改變對富士康過度依賴的局麵。
【關鍵詞】 河南省 富士康 對外貿易
一、富士康簡介及其進駐河南
富士康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富士康”),成立於1974年,是總部位於台灣的一家主要從事計算機、通訊、消費電子等3C產品研發製造的企業,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企業,2013年列《財富》全球500強第30位。目前,美國、日本等國很多著名企業的電子產品都是由富士康參與代工生產的,例如蘋果公司的iPhone、iPad和iPod,亞馬遜公司的Kindle,微軟公司的Xbox,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等。1988年,富士康開始在大陸投資,設立的第一家工廠位於深圳,最初的投資重點是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東部沿海地區。
過去,河南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省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落後,居民收入和財政收入水平較低,消費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而作為一個內陸省份,經濟外向度也比較低,對外貿易和沿海地區有很大差距。在這樣的背景下,如能引進富士康這種原材料從國外進口、產品大量出口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大型加工貿易企業,將對河南的經濟發展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不僅能推動GDP、出口額、就業、稅收等經濟指標快速增長,還能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早在2007年,鄭州市便成立了“富士康科技集團鄭州投資項目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從那時起,鄭州市便開始與富士康進行接觸和商談。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以富士康到中西部投資建廠為代表的產業轉移浪潮,在中西部地區掀起一股招商熱。作為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省,河南對富士康落戶十分盡心。為引進富士康項目,有關方麵組織了專門團隊,在深圳與富士康科技集團進行了曆時幾個月的談判。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企業注冊審批、海關備案、廠房改建、機電到位、設備進場、設備調試、人員入駐等工作,把服務做到了極致。2010年8月2日,富士康在鄭州的首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富士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企業,其項目生產線在鄭州開工,是河南省主動承接產業轉移、調整產業結構戰略的結晶。目前,富士康在鄭州設立的工廠主要有兩處,一處位於鄭州出口加工區內,主要生產各類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零配件,一處在鄭州航空港區,主要進行整機的組裝。
二、引進富士康對河南省對外貿易的積極影響
數據顯示,2009年,作為GDP長期在全國排名第5的經濟大省,河南的外貿進出口總值僅排在全國第17位。多數外貿企業小而弱,進出口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隻有185家,近66%的企業進出口額在100萬美元以下。
轉折發生在2010年,這一年是河南省曆史上招商規模最大、來豫客商和簽約項目最多、合同金額最大的一年,也是富士康進駐的時間。2011年,即富士康落戶河南的第二年,河南省的對外貿易開始發力,當年河南省進出口總額由2010年的177.9億美元猛增到326.4億美元,增速高達83.47%,增速在全國排名第2,進出口總額在全國的位次也一下子提高了兩位。2012年和2013年,河南省的對外貿易在富士康的推動下,繼續大幅增長,進出口總額突破500億美元大關,分別達到517.5億美元和599.5億美元,穩居全國第12位,在中部六省(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之內,河南的外貿排名從2009年在湖北省和安徽省之後的第3名,躍居首位。通過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富士康在近三年河南省外貿高速增長中起到的作用,2012年和2013年,富士康在豫企業的進出口分別占河南省進出口總額的56.79%和59.20%,而2012年其對河南省外貿增長的貢獻率甚至達到了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