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三千寵愛在一身(2 / 2)

唐代藥王孫思邈強調“食能拌邪而安髒腑,悅情爽誌,以資氣血”,認為“能用食平療,釋情遺疾者”才堪稱“良工”,又說“夫為醫者,當需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

另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五味均衡!《內經》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此五味之所合也。”中醫普遍認為:飲食中五味入五髒,充養五髒。但是,五味不均衡、五味太重反而會傷五髒。《內經》說:“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

《金匱要略》說:“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腎病禁甘。”這些無不說明五味對人體內髒健康所做的巨大貢獻。

雖說皇後在宮中錦衣玉食,但禦醫們考慮到皇後的健康問題,因此給皇後推薦的養生食譜也是以清淡為主,講究五味均衡。比較起來,現代女性對於太鹹、太辣的食物就顯得毫不在意了:麻辣火鍋、水煮肉片、水煮魚等吃起來不停。現代人的口味已經比古代人重了很多,這也是為什麼現代女性越吃越好而病卻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所以,生活中一定要飲食清淡。本書主要是走進曆史,去探尋古代一些皇後的養生飲食之道。曆經千百年,這些飲食從名稱到做法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變化。雖如此,養生的意圖並沒有變,這也就更能為現代人服務,尤其是現代女性。

書中著重介紹了一些養生的粥品、菜品,而女性每天的膳食還應以常規的穀物類為主。《內經》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由此充分說明人類的飲食應該是以糧食為主,輔以其他成分。五穀是種子,種子中蘊含的是無窮的生命力,進食穀物太少會導致人體的營養和熱量不足,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現在有些人,尤其糖尿病患者,認為就應該少吃糧食多吃肉、菜,其實這是錯誤的。目前的西醫學也認為,不論中西,應該以糧食為主,糖尿病則應該控製總熱量,而不是控製糧食。值得注意的是:進食油膩之物過多,容易使人產生內熱、痰濕、濕熱等,不利於健康。在飲食中還要少吃動物內髒。《金匱要略》曰:“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

書中食譜雖是曆代禦醫為皇後設計,但是她們的養生美容之法,對今天的女性們仍然適用。也正是基於這一點考慮,編者用了一些盡可能貼近現代人習慣的語言揭示這些食譜,以便於人們更好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