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三千寵愛在一身(1 / 2)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大概是深宮大院中眾多皇後們的一種生活寫照了。相思什麼呢?或許是昔日君王臨幸時的榮耀與幸福吧。而此後,她們隻能在這深宮大院中“坐愁紅顏老”了。真可謂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同樣是入宮為後,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種“春從春遊夜專夜”。的熱鬧場麵了。為何同為皇帝的妻子,有的人能把皇帝的三千寵愛都集於一身,愜意地享受皇帝的專寵;而有的人卻隻能把那看成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任憑皇帝在妃嬪中流連而自己獨守空房。雖然她們都貴為“國母”,同樣有傾國傾城的容顏和讓人羨慕的家世、學才。但實際上,在名譽的背後,有的皇後是十足的深宮怨婦。

中國有兩千多年的皇朝曆史,皇後也就多得不計其數了。史書上對皇後的記載,原本就很少濃墨重彩,有的隻是一筆帶過,有的甚至無從考證,因為她們的存在也隻是為了襯托她們的丈夫——自稱為真命天子的皇帝。但是,能享受到皇帝專寵的皇後,待遇自然就不一樣了。對於這樣的女子,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會有一些深入細致的描寫,用今天的話來說,她們可算得上是“名人”了。

這些“名人”皇後為什麼能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呢?當然,這裏麵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說:胸有城府,有家世作支撐,等等。但是,不可忽略的就是她們大多天生麗質,而後天注重養生,再加上有心計、有背景等因素,以此緊緊攏住君王的心。比如那位後來也貴為皇帝的武則天,她活了81歲,一生身體健美容顏靚麗,高宗在世時,就隻對她恩寵有加。當然,這首先是和她的自身先天條件以及後來的宮廷富貴生活有關,但她善於養生和養顏也是很重要的。

養生,古稱“攝生”、“保生”、“衛生”、“道生”等,是通過各種方法增強體質、防病祛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盡終其天年的理論和方法。我國人民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重視養生之道,經過後世醫學家、養生學家的不斷總結、補充和發展,形成了豐富的養生方法,出現了許多重要的養生學家。在這悠久燦爛的養生文化中,食療養生文化又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是文化蒼穹中一顆耀眼的恒星。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就有“藥食同源,食療為先”之說。在原始社會中,人們在找尋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也就是說許多食物又是藥物,能夠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而且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這就是“藥食同源”的理論基礎,也是食療養生文化的基礎。

俗話說:“養生之道,莫先於食。”利用調整飲食作為一種養生健身方法,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處於奴隸社會時期就已經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據《周禮》記載,早在周代初期宮廷裏就有了分管食療藥膳的“食醫”。現存最早的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將許多食物作為藥物的記載,其中包括穀、米、果、木、草、魚、禽、獸等,具體的如:大棗、芝麻、葡萄、核桃、百合、蓮子、蜂蜜、山藥、赤小豆、龍眼肉、食鹽、蔥白、靈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