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設施和進口來源多元化以及國內管網儲運設施的逐漸完備有助於推動不同氣源的國產氣與進口氣、管道氣與液化氣、常規氣與非常規氣之間的互相競爭,為形成真正的天然氣市場價格奠定基礎。
成為亞太天然氣價格中心的步驟
中國成為亞太區域定價中心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是要統一采用按熱值計量天然氣的辦法;第二是要對內開放國內天然氣市場,理順國內價格機製;第三是對外開放。
一、實行統一按熱值計價是促進貿易和流通的必要條件。 我國國內天然氣銷售采用按體積計量計價方式,和國際貿易中普遍按熱值計價的方式不能銜接。按體積計量這種方式會受到溫度和壓力條件的影響,而溫度和壓力在不同地方不同季節可能會有差異。天然氣越來越多地作為燃料使用,不同氣源地的天然氣熱值往往有較大差異,產生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有不少差別。很多進口液化天然氣熱值高但價格也不低,進入管網和國內一些相對低熱值的天然氣混合銷售給進口商帶來了很大經濟壓力。另一方麵,付同樣的價格使用熱值更低燃氣的用戶也覺得委屈。以體積來計量計價而以熱值來衡量價值的矛盾導致不同天然氣的互換交易性下降,不同天然氣在管網間用戶間的流動可能性減少。
統一按熱值計量看似一個簡單的技術性標準,在國際上也很成熟,但對我國能否推進天然氣管網儲備設施的互聯互通、公平開放和接入都有實質性影響,因此有必要首先完成這個調整,為其他改革鋪路。
二、改革現有天然氣體製,培育市場競爭力量。國外成熟天然氣市場發展的經驗表明,天然氣市場沒有完全不能競爭的環節,尤其是象中國這樣的大國經濟體。國務院轉發的國家發改委意見也指出,下一步油氣改革要在全產業鏈各環節放開準入。
在上遊勘探開發方麵,一是要廢除勘探開發的牌照製度,把非常規油氣資源進一步向幾家主要油氣企業以外的其它企業開放,對新進入企業給予稅費等方麵的優惠;二是改變資源區塊(包括陸上和海上)管理辦法,對占而不勘和少勘的區塊收回並在主要油氣企業以外的其它企業之間公開招投標,同時將原來采集的地質地震資料作為公共資源免費開放;三是統一煤炭和煤層氣的管理,進一步用製度強化煤層氣優先開采的要求,結合煤炭需求下降的形勢,逐漸使煤炭開采更多地服從於煤層氣開發;四是在符合環保要求的前提下穩步發展其他各種氣體能源。
在中遊儲運環節,一是分離現有石油企業的油氣儲運業務並獨立運行,構成國家骨幹網絡,鼓勵多元投資主體參股,提升公平開放接入的約束,實施嚴格管輸成本監審;除了骨幹網絡外,區域性和分支網絡建設引入更多競爭。二是取消民營資本和地方企業對投資燃氣基礎設施建設的股權限製。三是參照國外獨立管網企業運作特點,用政策鼓勵獨立第三方建設管道和儲氣設施。
在下遊銷售和應用領域,一是城市燃氣管網的特許經營製度不得限製非管網形式的競爭性供應;二是鼓勵上遊企業和終端大用戶直接簽署供應采購合同;三是對居民天然氣價格的管製要逐步放鬆,逐漸減少並最終結束居民用戶和非居民用戶的交叉補貼,同時加快推行居民階梯氣價製度,以獲得的額外收入補助最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用氣需求。
在進口環節,一是允許更多的企業從事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進口工作,沿海接收站岸線資源分配優先向新進入者傾斜;二是取消隻有簽訂長期供應協議才能批準接收站項目建設的條件,代之以公開公平開放利用的要求;三是落實現有接收站和進口管線富餘能力向第三方公平開放;四是積極支持內陸邊境地區的中小型管道氣和液化天然氣進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