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要鼓勵各類交易主體通過上海的天然氣交易市場自主進行現貨及中遠期交易,減免手續費用,交易平台探索創新模式實現財務上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不限製各類地區性天然氣交易平台的發展。根據市場發育成熟程度,逐漸縮小實行價格管製的天然氣數量範圍,改進計價公式並加快調整頻率,使消費者逐漸適應價格波動。
三、擴大天然氣市場對外開放。在國內天然氣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重組和調整,隨著市場主體多元化和競爭性產供需格局的形成,以及國內市場基準價格機製趨於成熟的情況下,進一步對外開放國內天然氣市場。
如何開放
首先要開放的是對外出口的心態,加強國內氣價和周邊日本韓國台灣等地區價格的關聯。中國過去多數是供不應求,少量出口主要是滿足港澳地區需要。但隨著國內產量增加和進口氣源日益多樣化,未來長期供求格局將出現變化,從短期來看也已經出現供過於求的跡象。鑒於中國市場的體量及未來成長趨勢,邊際出口不會給國內市場帶來較大衝擊,反而有利於提升國內價格彈性。中國目前進口天然氣價格總體上比日韓等國要低,部分也是得益於中國氣源的多樣性和市場規模優勢。
另外,對天然氣管網儲備設施要采取開放態度。在中國庫容進一步擴大後,富餘能力可以由周邊國家相關企業租用;富餘管網能力也可向周邊國家開放,使他們能夠借道輸送或置換來自歐亞大陸內部的天然氣資源。
二是鼓勵周邊國家相關機構參與上海天然氣交易市場,提升交易市場的國際性、流動性、透明性、開放性和公平性。上海是西氣東輸、川氣東送、未來的中俄東線、東海氣和進口液化天然氣的交彙點,同時處在中國金融貿易領域開放的前沿,比國內其他地區具有相對更為成熟的條件發展成為亞太天然氣交易中心。要吸引國外企業參與進來,基礎設施硬件是基本條件,透明公開的市場信息、高效簡潔的監管、便利的金融外彙手段、完善的法律會計服務、獨立公正的司法等等都是必要的因素。
三是要對外資參與國內天然氣產業鏈各個環節給予更大自由度和靈活性,包括公開競標資格、控股比例等等。對國內尚缺乏成熟實用技術的領域如頁岩氣、煤層氣和海上深水開發等要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通過國內外交流合作盡快提高國內勘探開發和生產能力,提高國內供應水平。
總之,鑒於中國的市場規模、地理位置和發展趨勢,一個開放競爭的中國天然氣市場最有可能成為亞太天然氣價格發現中心。價格中心並非一定會帶來世界上最低的價格,而是帶來最能反映本地區供需基本麵的指標,進而優化天然氣資源的配置,改進資源利用的效率。這正是中國推行市場經濟體製建設的核心目的。
同時,我們對定價中心要保持一定的敬畏,必須樹立一個根本的認識----即不能將定價中心視為操縱天然氣價格的一個平台。中國是全球諸多大宗商品最大的買家,但大量購買卻沒有因為量大而得到多少優惠和折扣,似乎是買什麼什麼貴,和我們日常生活形成的普遍認知相悖。我們不排除在某些寡頭壟斷行業利用中國需求剛性獲取暴利的情況,但其他供應多元化的行業則更多是由於供應能力跟不上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一旦中國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亞太天然氣定價中心,我們不能讓其變成能帶來一時之利的操縱平台,摧毀市場信心和共識。對市場保持敬畏,於天然氣行業如此,於整個中國也應如此。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與供職單位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