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9日,發改委聯合財政部對外公布《關於完善電力應急機製做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城市綜合試點工作的通知》,這是9號文的第二個配套文件,在某種意義上講,第二個配套文件屬於第一個文件第三大項的延伸。在中國當下的電力市場環境下,需求側管理的經濟方式有兩種,一是抑製高負荷時用電,即製定峰穀電價;二是鼓勵低負荷時用電,也就是給予獎勵。政府雖然在文件中給出了製定尖峰電價的建議,但財政部的加入卻又預示了補貼政策出台的可能,總而言之,具體政策還將由地方政府根據自身情況製定。
配套文件三:推進國網經營區
盡管9號文配套政策出台的密集程度超出各方預期,但嚴格來講,前兩個文件主要側重於消化清潔能源,並沒有觸及“三放開一獨立”的這一核心。實際上,業內最關心的問題還是輸配電價改革以及售電公司的成立細則,本輪電改所帶來的投資機遇,盡藏於此。在各方的期待下,2015年4月16日,國家發改委對外發布《關於貫徹中發[2015]9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通知》,是為9號文的第三個配套文件。
第三個配套文件的最大亮點在於,這是政府首次在國網經營區開啟輸配電價改革。縱觀之前的兩個試點,深圳屬於南網,內蒙試點屬於蒙西電網,都繞開了國網龐大的經營區域,而此次卻一次性納入了3個國網轄區試點,可以說是一次突破性的進展。這四個試點省份的共同點是電力供需均較為寬鬆,而且都有一定的外送能力,這種安排,可能是為了避免重蹈電荒阻礙電改的覆轍。而其差別則在於:這四省分處於華東、華中、西北、南方四個不同的電網區域內,電源類型各異,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如果試點期間,相關工作順利,那未來的輸配電價改革推廣很有可能以這四省為基礎大範圍鋪開。
配套文件四:打破遠距離輸電症結
第三個配套文件向國網區域的推進,使得電力改革開始觸及市場化的核心內容。但是,省級試點的一個缺失在於,它所製定的輸配電價,隻有在電壓低於220kv,也就是整個交易在省內完成時(見表2),才會迅速而有效的落實。如果電壓繼續升高到500kv以上,觸及到跨省送電的問題,複雜程度會大幅升級。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5年5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完善跨省跨區電能交易價格形成機製有關問題的通知》,該文件被稱為新電改的第四個配套文件.
至此,各級電壓輸配電價的核定機製已基本成型,其核準權也被一分為二:地方政府擁有≤220kv輸配電價的絕對掌控權,而500kv以上專項工程的輸配電價則由中央政府接管。對政策製定者而言,該文填補了一個重要空白:我國是一個跨省送電非常頻繁的國家,大容量遠距離的輸電工程遍布各地。在省級輸配電價試點即將開啟之際,跨省輸配電價的製定,以及其利益分配的方法,對意圖核算輸配電價的省政府而言,顯然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二、新電改對各利益方的影響
新一輪電改的推進,從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終端用戶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當然,既有利益格局的變化,也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
1、發電企業:命運分化
9號文對於工商電價,以及非公益性發電計劃的同時放開,使得電廠在上網電價與利用小時數上獲得了雙重的解脫。而其所麵對的目標也從電網企業和地方政府轉變為了下遊用戶,而地方政府與下遊用戶的訴求是不同的,前者希望平衡轄區內各電廠的經濟利益,而後者隻想獲取優質可靠的電力。這種訴求的轉變,加之寬鬆的電力需求形勢,使得各電廠未來的命運將呈現出正反兩極的分化:高效機組的利用小時數將迅速攀升,利潤大幅增加,而沒有競爭力的中小老舊電廠將不被下遊接納,最終或是以政府發電計劃度日,或是直接被市場淘汰。
2、電網企業:艱難轉型
電網是本輪電力改革中遭受衝擊最大的一方,從某種意義上講,9號文的“一獨立三放開”,其實質就是剝離掉了電網公司的定價權、定量權、交易權。這些權力的喪失,使得電網由電力的貿易商轉型為物流商,盈利模式發生了根本改變,從而直接影響到了收入——發改委的文件表明,深圳2015年的平均輸配電價為0.1435元/千瓦時,較2014年低出0.01元/千瓦時,而且未來兩年還將繼續下降,有分析就此指出,深圳在未來三年內的收益累計將減少24億元之多。
深圳電網公司的情況,未來將來在全國各地上演。如果電網公司沒有尋找到新的業務突破口,那麼未來數年,隨著輸配電價下調,收入大幅減少不可避免。屆時其投資輸電通道,尤其是大容量遠距離線路的積極性也很有可能隨之下降。
對電網企業而言,新電改的實質,就是一次放權讓利的蛻變過程,無論以何角度審視,電企都是最大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