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企改革“1+N”與能源企業改革(3 / 3)

我國少油貧氣,為增強國際油氣資源獲取能力,國家油氣企業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和業務範圍,進口、勘探開發、冶煉等環節將更多引入社會資本。2014年中石化油氣銷售板塊實行混合所有製改革,25家投資者以1071億元人民幣認購增資後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29.99%的股權,形成一個國有、民營的混合產權結構。中石油搭建六個合作平台,引入民資。未來計劃增加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牌照五家:中化石油、中信資源、珠海振戎、振華石油及廣彙能源。總體看改革不會改變大型國家油氣企業的控製地位和管道自然壟斷性質。考慮到我國石油天然氣大量依賴進口、進口通道安全性不高等形勢,“一帶一路”戰略為油氣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機遇。下一步,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環節將進一步打造抗風險能力強的央企、混合所有製企業,強化上下遊一體化,在輸運環節將繼續保持現有格局並加強政府監管,油氣進口、冶煉將向地煉企業及參與海外油氣收購的民營企業穩步放開。

煤炭行業將以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抗風險為主方向,加強煤炭行業和煤電混合經營的國有企業、大型混合所有製企業的整合,完善煤炭市場體係建設,收購國際煤炭資源,參與國際煤炭定價。掌握優質煤炭資源的企業要麼參與國有企業兼並重組,要麼整合更多的民營企業,提升煤炭業行業的市場集中度。

清潔能源中,核電、水電國企兼並重組力度加大。國有企業開展風、光等新能源業務量提升,助推相關領域的科技研發和談判博弈,民營企業和特別是民營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製企業將是風、光、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虛擬電廠等行業的主要市場主體。

三、能源企業整合態勢研判

能源子行業的企業層麵的調整改革,與每個子行業的整體經營情況和企業個體經營情況相關,總的趨勢是:通過做大優勢國企規模提升能源行業抵抗國際市場風險能力,通過混合所有製提升國有能源企業的活力、控製力和影響力,通過加強管理提升能源國有企業的效率。

(一)火電企業整合態勢

電力企業整體盈利能力相對較強,且發電環節已經放開競爭,未來改革主要是監管輸配電環節,進一步增強發電和售電環節市場活力。預計未來電力企業改革走勢:一是通過注入資產或者整體上市等途徑進行集團內部整合,如五大電力集團分別將旗下的非上市電廠資產分別注入華能國際、大唐發電、國電電力、華電國際和上海電力等控股公司。二是縱向產業鏈整合。目前五大電力集團發電煤炭自給率在14%-30%之間,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華能國際、國電電力等央企,及通寶能源等地方電力企業有望通過收購煤炭資產進行產業鏈整合。三是發展混合所有製,改善企業內部管理。粵電力有望引入戰略投資者並獲得集團公司資產注入。上市電力企業將陸續出台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政策。

(二)油氣企業整合態勢

預計未來油氣企業改革的走勢:一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在國際能源市場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同時油氣開采和銷售等環節進一步引入非公資本,強化企業的活力和競爭能力。二是通過資本市場進行重組整合,如大慶華科和嶽陽興長分別由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團控股,有望通過大股東進行整合。中石化旗下管道運輸和潤滑油業務有望分拆上市。三是強化企業內部管理,上海石化、廣聚能源等有望繼續對管理層和核心技術人員實行股權激勵。

(三)煤炭企業整合態勢

預計未來煤炭企業改革將圍繞煤炭質量和企業效益,加快兼並重組,去杠杆、去產能、去庫存,實現新供求平衡。一是企業進行橫向整合,京煤集團、大同煤業、開灤集團、盤江集團和露天煤業體外資產較多,盈利能力較好且國資委整合意願較強,采取資產注入等方式整合可能性較大。二是發展混合所有製企業,如盤江股份、平煤股份和國投新集大股東提出的混改方案。三是企業內部管理改革,如盤江、京煤等集團已提出深化激勵約束機製、加快市場化選聘力度等改革方案。

(四)清潔能源企業整合態勢

預計未來清潔能源企業改革的走勢是:一是通過資本市場進行重組整合,如具有央企背景的中糧生化、銀星能源、黔源電力等有望采取資產注入、資產重組等整合方案。文山電力等水電、電網類企業在電改背景下,有望進行橫向和縱向並購。二是發展混合所有製企業,如航天機電、中環股份等有望采取此方案。三是進行企業內部管理改革,明星電力、文山電力、西昌電力等企業將繼續實行股權激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