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三的挑戰
公司
作者:範珊珊 趙宇航
作為超低排放暫時的領跑公司,外三電廠如期遭遇到一群實力不俗的競逐者。
隨著各項政策的出台,毫無疑問,中國煤電行業進入“超低排放”時代。
去年7月,史上最嚴的環保政策《火電廠大氣汙染排放物標準》出台,該標準規定今年7月1日起,新建火力發電鍋爐執行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別為每立方米30毫克、100毫克、100毫克;以天然氣等氣體為燃料的鍋爐或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分別為每立方米5毫克、35毫克、50毫克(天然氣鍋爐為100毫克);對重點地區的火力發電鍋爐排放標準排放限值分別為每立方米20毫克、50毫克、100毫克。
隨後,山東、江蘇等地出台地方減排標準,給發電企業套上了一道環保“緊箍咒”。在過去的一年間,“五大四小”國內主要發電集團都紛紛在進行大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特別是在長三角、山東等經濟發達區域,由於各省對於“超低排放的電量以及電價的獎勵,各地湧現了多台實現“超低排放”機組。
正是在這一輪火熱的火電機組改造中,給一直深耕於脫硫脫硝環保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其中,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簡稱“外三”)的超低排放技術成為了各主要發電集團的主要選擇之一。
外三的思路
“外三無疑就是行業標杆,如果所有火電廠都做到外三一樣清潔,那麼燃煤汙染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在一次與煤炭工業協會專家們的訪談中,中國煤炭老科協常務副會長詹隆肯定了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的超低排放技術。
提及火電超低排放革命中的先驅者,所有煤電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作為國內首批國產百萬千瓦火力發電公司之一,自2005年起,外三就已經提前研究和實施創新課題,對當代世界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技術進行了一係列的創新和優化。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外高橋第三發電廠 2015年1-5月煤耗為273g/kWh;二氧化硫的平均排放濃度14.95mg/Nm3,平均脫硫效率達98%以上;煙氣排放濃度實測數已低於1mg/Nm3氮氧化物排放量僅為15.9mg/Nm3。各項排放數據不但遠優於新版國家標準,甚至優於燃氣輪機的排放標準。
提及外三超低排放的技術,總經理馮偉忠說道,“外三的核心優勢是,超低排放技術是從大環境角度出發,講究低投入低成本低排放,追求既節能又環保。”
正是外三的這樣的減排思路受到了發電集團的認可,一發電集團火電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集團內開展的超低排放改造主要還是和外三合作,他們的改造理念、指標以及施工進度都比較領先。”
正是外三的成功改造,給外三的技術推廣奠定了基礎。在外三的超低排放技術推廣上,主要依托申能集團全資子公司申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這一平台。
在馮偉忠看來,這一輪超低減排中,外三技術的優勢有三點:第一,外三最早想出,從自然環境的角度來想,排放越低越好。第二,外三的超低排放過濾次數少,成本更低。第三,外三的技術講究低投入低成本低排放,又節能又環保。
“對於火電廠來說,大機組實現超低排放並不是難事,困難在於怎麼在投入和產出間找到平衡點。特別是在煤價下跌、以及地方給予超低排放機組電價和發電量一些優惠,火電廠才有動力進行改造。”上述發電集團人士對記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