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新技術的出現解決原有的技術障礙已經被克服。煤炭科協研究員、煉焦化專家吳寬鴻教授對《能源》雜誌記者說:“褐煤幹燥概念很早就提出了,然而實現的難度是超乎原來想象的。”
褐煤熱穩定性差,受熱碎裂變成粉塵,安全隱患巨大,汙染嚴重,在除塵裝置上要求極高。現今的高溫除塵器技術不能徹底解決嚴重的粉塵汙染和安全隱患。雖然存在使用陶瓷過濾器交替燃燒類似的技改,但仍然存在過濾器易損耗,粉塵堵塞甚至導致爆炸的問題。
“清潔”效果存疑
粉煤幹餾是之前的障礙,也是現階段密集上馬的炒作重點。但是,現實情況是,現實存在的環保問題,沒有百萬噸示範項目進行驗證。《能源》記者獲悉,目前已經打通流程確定上新的煤炭分級分質項目,無一不打著“粉煤幹餾”和“零廢水”的旗號。但實際上,所有新項目尚在醞釀,尚沒有一項百萬噸示範項目已經成型。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被老科協煤炭工業協會詹隆常務副會長十分看好的柯林斯達煤炭分級分質項目。另一項百萬噸煤炭分級分質項目突破來自慶華集團。慶華改良碎煤立式爐100萬噸/年將在今年年末投產,對該項目慶華方麵信心百倍。慶華發言人稱,該煤炭分級分質項目應用技術是與工程公司合作改良後的幹餾爐,原理類似於大型冶金焦的焦爐,優勢是全封閉加煤,全封閉出焦,所有的煙氣全部回收。在建的項目用的5mm以上的碎煤顆粒。該發言人稱:“慶華起家就是焦煤,煉焦煤。應該說在國內煤焦化行業,慶華的產業鏈是最完整,最長,包括煉焦過程中產生副產品、焦尾氣全方位提煉,因此對於塊煤幹餾技術,我們是非常有把握的。”
慶華粉煤幹餾僅已經完成5萬噸中試成功,已經投產。該技術在去年一年內經曆兩三次技改,在2014年10月以後裝置運行基本比較順暢。另外粉煤分級分質30萬噸項目在計劃內,100萬噸工藝包正在進行研發。
雖然這些百萬噸分質分級項目看上去十分“美好”,但業內專家仍然爭論紛紛。在企業中從事粉煤分級分質的李德聰對即將上馬的煤炭分級分質項目表示出擔憂。李德聰對《能源》記者說:“第一,這類爐型的密封性存疑,第二,任何煤炭分級分質技術要實現工業化,都應該經受住單套百萬噸/年,長周期連續運行,經濟指標好,內部收益率達到12%以上的標準,環保必須達標,後續產業鏈完善等問題的檢驗。目前沒有任何百萬噸示範項目成型,就不能下定論哪項技術是過硬的,環保效果尚存疑問。”
李德聰稱,煤提質和分級利用應該從更大的視野來看,將其看成是循環經濟的一部分。“什麼煤種適合提質?提質的目的是什麼?”,是該將目光放在經濟性,還是在潔淨煤的推廣?這成為了行業的困惑。
煤炭分級分質利用的目的是適用於大量煤種;分質利用意味著不僅僅是提質,更是怎樣把煤種回收的各種化學物理加以利用。是固體產品,液體產品,氣體產品分別利用的規劃戰役。經慶華集團介紹,該企業電廠規劃將在兩套煤炭分質利用裝置中間,帶有顯熱的物料將會直接輸送到電廠,最大限度實施循環經濟一體化。
在2014年6月國家能源局宣布與京津冀三省市及相關能源企業簽訂《散煤清潔化治理協議》中指出,力爭到2017年底,京津冀基本建立以縣(區)為單位的全密閉配煤中心、覆蓋所有鄉鎮村的潔淨煤供應網絡,優質低硫散煤、潔淨型煤在民用燃煤中的使用比例達到90%以上。雖然清潔煤民用是企業和民眾共同的美好願景,然而,百萬噸示範裝置未經過工業化檢驗之前,我們尚不明卻煤炭分級分質能達到何種潔淨煤程度。不可否認會有企業投機取巧“潔淨煤”概念,跟風上馬項目。
煤炭行業觸底迫使煤炭企業尋求新的突破口,倒逼企業在“潔淨煤”之路上狂奔,煤炭分級分質的井噴之勢在能源局的助推之下,已經不可逆轉。在汙染大能耗高的傳統技術被罰出場之後,新入場的企業正麵臨著最好機遇。但不容忽視的是,環保紅線依然存在甚至會更加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