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球類運動
適合於老年人鍛煉的球類運動有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台球、門球和高爾夫球等,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加以選擇。
四、健身誤區
(一)“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常言道“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然而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此話未必有科學依據。
胃和小腸在消化食物時,需要大量消化液和血液供應。飯後如果適當休息,大量血液就流入消化係統,食物被充分消化。如果飯後立刻外出散步,血液就被送到全身各部位,特別是肌肉中,胃腸道血液供應不足,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
另外,如果飯後立刻散步或進行其他體力活動,胃腸道蠕動加快,食物沒有經過充分消化,就過早地進入小腸,增加了小腸的負擔。
如果人們在飯後立即散步或進行其他體育活動,致使神經係統對外界的反應較遲鈍,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對患有冠心病、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等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更不合適了。由於飯後胃腸道血液供應增多,心、腦的血液供給相應減少,此時再“百步走”,為了滿足下肢肌肉的血液供應,勢必會減少供給胃腸道和心腦的血液,不僅影響消化功能,還會誘發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對健康不利。
所以,中老年人飯後應適當休息,再進行活動,更有益於健康。
(二)沒病就無需進行體育鍛煉
人類為了健康而生存,必須同時具備營養、休息和運動三個重要條件。或者說,健康是營養、休息和運動三者平衡的外在表現,任何不平衡都不能稱為健康。從這個新觀念來看,“無病就是健康”的舊觀念有失偏頗。
人們為了正常生活所進行的各種活動,如走路、處理家務、活動身體等等,使自己具有最低限度的運動。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機械化”和“省力化”極大地簡化了人們的工作、家務和各種活動,不少體力勞動的工種實現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重體力勞動變成了輕體力勞動,複雜勞動變成了單一的操作。家務勞動、一般的日常活動也由於各種現代化設施的問世和普及而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難以保持有足夠的健康和生存所必需的運動。現代生活中體力活動的成分在減少,“慢性運動不足症”及由此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已成為威脅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運動係統和心血管係統。運動不足的老年人骨密度較低,強度和剛度也較差,不能承受大的負荷,增加了骨質疏鬆和骨折發生的危險性;兒童、青少年運動不足對骨發育產生的影響是終身的,最終影響骨的長度,導致骨密度峰值低。運動不足可影響關節活動幅度及運動的靈活性、穩定性,妨礙關節滑液的分泌和流動,容易出現骨關節炎。運動不足還可能導致肌肉力量、耐力下降,身體脂肪含量增加。
近年來世界各國政府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和組織人們開展健身活動,並把這種活動稱為“身體平衡運動”。
“久坐生病,活動活動,想活就動”,任何人都應當進行體育鍛煉,才能延緩衰老、增進健康。
(三)勞動可以代替體育鍛煉
一些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認為,自己在工作中身體活動的強度、體力消耗都很大,與腦力勞動者相比,體力勞動後進行體育鍛煉會使身體的疲勞加重。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體力勞動與體育鍛煉最大的區別是體力勞動多是一種局部的負荷,而體育鍛煉是一種有意識的全身運動。體力勞動可以起到一定的鍛煉身體的作用,但體力勞動不能代替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