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運動篇(2)(3 / 3)

由於慢跑比步行激烈,如果運動負荷和強度安排不當,會發生運動損傷或其他意外。因此,慢跑時要記住以下10條:

(1)跑前進行身體檢查。有人對18名在慢跑中和慢跑後猝死者的運動史、病史和屍體解剖結果進行了全麵分析,結果表明:慢跑本身並不會導致死亡;死亡都是由潛在的心血管疾病等原因所致。因此,為了確保安全,中老年人在參加慢跑前,最好征得醫生同意,並做一些必要的身體檢查。自己也可以用較快速度步行3千米,若沒有不適的感覺,才開始練習健身跑。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慢跑鍛煉。

(2)速度切忌過快。一般可用每分鍾跑120~130米的慢速度進行。主觀感覺上以能邊跑邊和同伴說話聊天、不喘粗氣、不麵紅耳赤為度。

(3)距離必須適當。這是可以自行掌握、避免意外的“安全閥”。保持適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是十分重要的。開始可以先跑數十米、數百米,適應後慢慢增至2000米、3000米。切忌操之過急。

(4)心率不超過標準。跑的負荷是否合適,常用心率這一簡便易行的指標來衡量。一般中老年人慢跑時心率以“170-年齡”為宜。例如,50歲者慢跑時心率不要超過120次/分鍾。研究認為:中老年人鍛煉,一般以達到本人最高心率的60%~70%為好。按照這個心率標準,60歲者為96~112次/分鍾;65歲者為93~109次/分鍾;70歲者為90~105次/分鍾。體質好的中老年人可以略高於這個標準,體質差者可略低於這個標準。

(5)能感到慢跑樂趣。這是健身慢跑時主觀感覺上的“安全閥”。如果慢跑負荷適當,跑時會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如果跑時煩躁不安、難受、苦惱,就應停止慢跑。

(6)睡眠和食欲良好。由於健身慢跑能促進體內代謝過程,增強消化吸收功能,因此慢跑一段時間後食欲會增加,睡眠良好,這是鍛煉適當的標誌。如果食欲欠佳,疲憊乏力,可能是鍛煉負荷過大。

(7)呼吸保持順暢。慢跑時呼吸要自然、深長、協調,不應有憋氣的感覺。還要和慢跑的步伐節奏相適應,二步一呼氣、二步一吸氣。如果慢跑時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有可能是跑速過快或身體不適,應降低跑速。如慢跑時呼吸困難、胸悶、難受,就應停跑,請醫生檢查。

(8)消除好勝心理。慢跑的目的是健身,而不是拿冠軍。因此,在和同伴練習慢跑時,不要有比高低、爭強好勝的心理。應該心平氣和,量力而行,確保安全。

(9)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信號。慢跑時如感覺胸痛、透不過氣、頭昏眼花、心律失常等,應立即停跑,請醫生檢查。

(10)慢跑時不要吸煙。如果慢跑過量,加之吸煙,很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因此,在慢跑時不要吸煙。

2.走跑交替

走跑交替是指在慢跑的過程中,步行與慢跑交替進行的鍛煉方法。走跑交替適合較長距離鍛煉。走跑交替與單純的走和跑都有區別。單純的走,人體處於較低的機能狀態,疲勞不易消除。單純的跑,身體機能可達到較高的狀態,但對中老年人來說,長時間較激烈的運動容易受傷,不利於健康。而經過一定強度的跑動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緩衝,機體可得到較好的恢複,減輕運動對機體的大強度刺激。

在走與跑的交替練習中應注意,在跑的過程中應逐漸減慢速度後再過渡到走;走一段時間,逐漸加快走的速度,然後再過渡到跑。

(五)登山

登山運動可鍛煉人的耐力,增強呼吸係統、循環係統和神經係統的功能,使身體素質全麵發展,同時還可鍛煉人的意誌品質。登山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無限生機與活力,使人身心輕鬆與愉悅。許多名山大川都有很多名勝古跡,在登山的過程中可領略我國豐富的曆史、燦爛的文化,增長知識,感受到異域的風土人情,豐富人生閱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