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無論年齡多大,參加健身運動都可增強肌力,保持或增強肌肉、骨骼的彈性,防止老年彎腰駝背,增強心肺功能,改善和矯正老年人體型與體態上的缺陷,從而達到保持良好體型與體態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老年人雖然參加體力活動,但由於單側用力過多,也可能造成脊柱側屈或雙側肌肉發展不均衡,體型、體態會發生改變。
(三)運動怡情養性
健身運動不但能使老年人的體格健、外型美,而且可以健“心”,調節心理活動,消除老年人的心理障礙。通過健身運動,老年人重新回到集體的懷抱,從中體驗自我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在參加健身鍛煉的過程中,能結識許多同齡人,大家在一起切磋動作規範,相互學習,相互交流自身感受,從而心靈相通,思想充實,心情開朗,起到調節心境、陶冶情操的作用。
健身運動還是一項練體力、練意誌、練品質的活動,不但可以培養老年人良好的道德,樹立集體主義精神,還可以培養老年人吃苦耐勞、團結互助和堅忍不拔的良好品質。
二、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應注意的事項
(一)明確鍛煉目的
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防病治病、充實生活、延年益壽,而非提高競技能力和水平。
(二)克服經驗主義
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於自信,過高估計自己,憑經驗,想當然,逞英雄,甚至欲與年輕人比試高低,結果往往引起運動損傷或過度疲勞,甚至造成意外傷害。
(三)合理選擇鍛煉項目
老年人可以參加的運動項目很多,但要達到最佳的鍛煉效果,還必須根據個人情況,如年齡、健康狀況、身體素質、性格、興趣愛好、環境條件等,選擇最適宜自己的運動項目。老年人宜選擇以柔為主或剛柔結合的運動項目,不宜參加激烈、快速、大強度、迅速改變體位、有身體接觸、競爭性強的運動項目。傳統養生健身法適合於多數老年人,如導引術、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氣功、太極拳、武術等。也可選擇現代健身運動,如健身跑、遊泳、球類、自然力鍛煉、自抗力鍛煉、輕器械鍛煉、老年健身健美操、老年保健操、老年康複操、老年健身迪斯科等。但患有某種疾病的老年人選擇運動項目時,則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如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進行強度較大的運動;膝、踝關節疾病患者不宜參加有跑、跳內容的運動項目;肥胖老年人則要選擇強度較大的老年減肥健美操、健美減肥氣功等項目。
(四)合理安排運動量
老年人參加健身鍛煉時,能承受的運動量是有限的,而且鍛煉後容易疲勞。如果運動量過大,時間過長,會出現頭昏、惡心、麵色蒼白、脈搏急促而微弱、疲乏、食欲減退、睡眠不佳等症狀,有時還可誘發其他疾病。因此,連續鍛煉時間不宜太長,中間應適當休息,運動量也應逐步增加。但運動量太小也達不到鍛煉目的。在運動量適當的情況下,老年人的正常表現是:
①鍛煉時臉色較好,鍛煉後臉色微紅。
②鍛煉後出汗,但不大汗淋漓。冬、春季微出汗,夏、秋季汗濕衣,高齡者稍出汗。
③鍛煉時及鍛煉剛結束時稍感疲勞、微喘,或肌肉酸痛,但較快恢複正常,不影響正常生活。
④鍛煉時脈搏增加50%~70%,鍛煉後10分鍾恢複接近正常,30分鍾後完全恢複正常。
⑤鍛煉時血壓在原有基礎上略微升高,鍛煉後10~30分鍾血壓基本恢複正常。
⑥鍛煉後全天精神較佳,心情愉快,全身輕鬆、舒適,疾病有所緩解,對鍛煉項目有興趣。
⑦鍛煉後睡眠、飲食良好,大小便正常。
(五)合理安排運動時間
老年人鍛煉要定時定量,每日鍛煉時間可在1.5~2小時,一次或分2~3次進行。每次健身鍛煉30~60分鍾為宜,也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適當縮短或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