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營養篇(3)(1 / 3)

(五)礦物質

在營養學中,礦物質是指食物或機體組織燃燒後殘留在灰分中的化學元素。食物中大約有20餘種礦物質是維持健康所必需的。根據其在人體的含量和每日攝入量將這些礦物質分為宏量(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類,占體重0.01%以上,每日攝入量在100毫克以上的礦物質為宏量元素,有鈣、磷、鎂、鈉、鉀、氯、硫;占體重0.01%以下,每日攝入量在100毫克以下的礦物質為微量元素,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有鐵、鋅、銅、錳、硒、鉻、鈷、鎳8種。

1.鈣

常常看到彎腰駝背步履維艱的老人,跌跤後常致骨折,究其原因乃骨質疏鬆所致。而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就是缺鈣。鈣的主要功能是構成骨骼和牙齒。此外,血液的凝固、很多酶的激活以及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都需要鈣。步入老年後,鈣有助於預防高血壓。鈣對那些因鈉鹽攝入多而引起血壓升高的老年人尤其有效。成年人體內鈣的總量為1000~2000克,占體重的2%左右。大約99%的鈣分布在骨骼和牙齒,僅1%存在於肌肉和細胞外液中。血液中的鈣不及人體總鈣量的0.1%。甲狀腺、甲狀旁腺和腎髒分泌的激素能將血鈣濃度維持在恒定的範圍內,不受膳食鈣攝入量的影響。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50歲以上中老年人每日應攝入1000毫克鈣。但是,營養調查發現大多數成年人每日鈣的攝入量僅為推薦量的一半。所以,老年人應注意補鈣。怎樣補鈣?牛奶是鈣的良好來源,每100毫升約含120毫克鈣,且易於吸收。因此補鈣首推飲奶。蝦皮、蝦米、發菜、海帶等食物中鈣含量也很高。此外,綠葉蔬菜、豆類、堅果類以及穀類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鈣。在某些情況下,不得不依靠鈣製劑來補充鈣。常用鈣製劑種類繁多,一般鈣製劑吸收率相差不大,因此含量高低就成為選擇鈣劑的重要依據。碳酸鈣含鈣量為40%,磷酸氫鈣23%,醋酸鈣22.2%,檸檬酸鈣21%,乳酸鈣13%,葡萄糖酸鈣9%。其次是溶解度,溶解度越大,鈣吸收率越高。選擇鈣劑還應考慮口感,堿性過大除口感不佳外,還刺激胃、腸道,影響消化功能。當然也要比較價格,計算含量價格比,可按每100毫克元素鈣計算,不同鈣劑價格可相差10倍左右,而其效果幾乎相近。

鈣攝入過多會引起便秘、增加腎髒負擔,並可幹擾其他營養素的吸收。補充鈣時,應該分多次服用,同時要大量飲水。為了保證鈣被最大限度地吸收,一次補充劑量不要超過500~900毫克。如果女性已經絕經,並且在服用雌激素,為了安全起見,每日最多補鈣1000毫克。

2.鎂

鎂被譽為“留住青春的礦物質”,對心髒尤其有益。缺少鎂,影響壽命及衰老的速度。人如果長期鎂攝入不足,會過早地出現衰老的表現——動脈栓塞、心律失常、心髒病、高血壓及能導致糖尿病的胰島素抵抗。人體內大部分的鎂存在於骨骼中,要保持骨骼健康,除了鈣之外,還需要鎂參與。這兩種礦物質與維生素D一起發揮保護骨骼的作用。鈣與鎂的比例非常重要,鎂的攝入量至少要達到鈣攝入量的一半為宜。然而,很多老年人每日鎂的攝入量僅能達到鈣攝入量的1/4。因此,如果每日攝入1000毫克鈣,就需要攝入500毫克鎂。此外,如果脂肪和糖吃得較多,鎂的需要量則更大。

鎂廣泛存在於綠色植物中,鎂含量豐富的食物有穀類、豆類、堅果類、土豆和蘑菇等。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不會缺鎂。導致人體缺鎂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的鈣、磷和蛋白質的含量過高,使鎂的吸收減少。步入老年期,膳食中鎂含量越來越少,身體吸收鎂的能力越來越差。如果不吃富含鎂的食物,就需要鎂補充劑,有助於防止早衰。吸收較好的鎂劑有氯化鎂、葡萄糖酸鎂、乳酸鎂及天門冬氨酸鎂,且無任何副作用。氧化鎂的吸收較差。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18歲以上成年人(含老年人)每日鎂的攝入量以350毫克為宜。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700毫克。

3.鐵

成人體內大約含有5克鐵。鐵在細胞呼吸以及血紅蛋白運輸氧氣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鐵缺乏可導致缺鐵性貧血。老年人貧血患病率高於成人,故要增加鐵的攝入。

一般來說,膳食中的鐵隻有5%~10%被吸收。如果機體處於鐵缺乏狀態,則鐵的吸收率會增加到10%~20%。大部分鐵在小腸上段的酸性環境中被吸收。維生素C與鐵結合形成可溶性的複合物,有利於鐵的吸收。磷酸、草酸和植酸能與鐵結合成為難溶的螯合物而影響鐵的吸收。鈣攝入過多也會幹擾鐵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