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明理篇(3)(2 / 3)

(5)衰老的網絡學說:人體內有多種清除自由基的酶,這些酶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甚至到中年就明顯下降,自由基的濃度就相對增大,反應加強,造成有害物質的積累。多種物質被破壞及異體蛋白質水平增加,機體抵抗力下降,各種機能衰退,這種作用的積累,導致整個機體衰老。這就是綜合了以有害物質為物質基礎的各種學說的衰老網絡學說。

2.以遺傳基因為物質基礎的衰老學說

(1)衰老基因學說:衰老是有秩序的遺傳學規劃的事件,是分化、生長、成熟的必然結果。各種生物的自然壽命是由各自的遺傳基因決定的,遺傳基因中可能有一種特定的“衰老基因”,專門控製衰老進程。生物成年後,基因組內衰老基因開放,其表達產物可以決定生物的壽命和衰老進程。

(2)基因阻遏平衡論:這種理論認為,多細胞生物體的某些基因有被阻遏的特性。根據打開和關閉的順序,多細胞生物體的基因可以分成若幹級,每一級基因的活化都需要上級基因的產物和某些誘導因素,基因活性的維持最終要追溯到受精卵,而受精卵的條件已不複存在,特定細胞中上級基因的產物和誘導條件都在逐漸減弱,使細胞功能減弱,衰老必然來臨。

(3)錯誤成災學說:細胞內大分子合成“錯誤成災”學說的大致內容是: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需要依靠核酸作為模板,從脫氧核糖核酸(DNA)轉錄出信使核糖核酸(mRNA);mRNA從細胞核進入細胞漿,在轉移核糖核酸(tRNA)的幫助下,將氨基酸帶到mRNA指定的模板上轉譯成蛋白質,每一步都需要有高度專一的酶參與和能量供應。由於核酸的合成需要酶的參加,酶本身又是蛋白質,蛋白質的合成又必須以核酸的密碼作為模板,故核酸和蛋白質這兩種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相互協作、相互製約的循環聯係。隻要在其中一次循環中產生了小錯誤,下次循環時這種錯誤就可能會擴大,經過多次重複循環,原來很小的錯誤可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使細胞的機能下降,最終造成細胞衰老和死亡。與“錯誤成災”的衰老學說密切相關的是體細胞突變的假說。這一假說認為,人的生殖細胞會自發突變,其頻率約為每代積累0.1~0.5個突變,每一個基因的突變率為一生中1×10-5或4×10-11突變/小時/配子。培養的人成纖維細胞自發突變率為4.5×10-6/細胞/培養世代,如果考慮到從受精卵發育到成體的細胞數目要經過46次連續分裂,產生60萬億個細胞,那麼其中發生突變的細胞數就十分可觀,可能引起組織和器官衰退和功能失常。

3.以神經係統為物質基礎的衰老學說——大腦衰退說

近一二十年,科學家們發現大鼠的生物節律或生物鍾可能位於腦內的視交叉上核。生物鍾就像電子鍾或計時器一樣存在於大鼠腦中,計算著一切生命的節律變化,說明其與衰老或壽命有關。生物體像一台被編排好程序的計算機一樣定時做一定的功能——生長、繁殖和死亡。在做這些功能或生活時,體內的生物鍾一直在滴滴答答地一分一秒地往前走。人從出生到死亡,猶如鍾從12點開始走一圈又回到12點。雖然現在還缺乏直接的證據證明人體中的生物鍾也存在於人腦的視交叉上核,但確定無疑的事實是人腦在衰老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衰老的物質載體。外部生活條件的變化、精神狀態的變化、體育鍛煉,可能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腦和神經係統,調節腦內的生物鍾而發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