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
中年以後,骨的吸收速度高於生成速度,故老年人多有骨質疏鬆,脊柱骨質疏鬆後不堪重負,被壓得扁平、變形,椎間隙變小,因而老年人身高變矮、彎腰駝背,並容易發生骨折。細胞內水分減少而肌細胞間液體增加,肌收縮力降低,力氣變小,容易疲勞。由於膠原蛋白的改變,硬度增加,肌腱韌帶變得僵硬。老年人活動減少,容易出現肌肉萎縮。
6.各器官生理機能下降
(1)呼吸係統:胸廓變形,活動受限製,支氣管管腔變窄,肺泡彈性減退,呼吸肌肌力減退,出現老年性肺氣腫,肺活量減小,故老年人容易出現氣短氣急和呼吸節律改變。
(2)心髒與血管:老年人心率減慢,心搏出量減少,心肌興奮性、傳導性、自律性和收縮力均降低,容易出現早搏和心電圖變異。血管彈性降低、硬度增高,容易出現收縮期高血壓。
(3)消化係統:唾液分泌減少,容易口幹。胃酸和各種消化酶均減少,吸收能力降低,容易發生消化不良。胃腸蠕動力下降,容易出現腹脹、便秘。
(4)泌尿係統:腎功能逐漸降低,腎動脈硬化。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導致老人多尿,尤其是夜尿增多。膀胱肌萎縮,尿容量減少,加上膀胱括約肌萎縮,容易出現尿頻、尿急、尿失禁,男性如果前列腺增生肥大,尿頻急、失禁更易發生。
(5)生殖係統:性腺功能逐漸減退。婦女雌激素減少,卵巢不再排卵,月經停止,子宮退化,外陰萎縮,陰道粘膜變薄,分泌減少,陰道抵抗力差,容易出現老年性陰道炎。男性個體差異較大,雄性激素有的減少,有的變化不大。精子生成有的可以持續到高齡,七十歲以後還有生育能力。
(6)內分泌係統:胸腺分泌減少,免疫能力降低。前列腺素G1減少,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之一。胰島素分泌減少、生物活性降低,體內葡萄糖利用降低,容易患2型糖尿病。
(7)免疫係統:胸腺萎縮,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對外來抗原產生抗體的能力降低,而對自身抗原產生抗體的能力亢進,故容易得自身免疫性疾病。
(8)神經係統:腦細胞減少,腦細胞內出現脂褐素,有病理改變的腦細胞數增多,腦功能受到影響。腦體積縮小,血流減慢,神經遞質釋放障礙、受體減少,影響信息傳遞。這些變化導致老年人記憶減退,思維遲鈍,行動緩慢,感覺功能如觸覺、溫覺等降低。
上述衰老特征都是有可能出現的,一個人身上可能出現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衰老特征,並不是所有的特征都一定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而且衰老特征的出現也有先有後,隨各人的不同情況而異。
(二)導致衰老的因素
目前認為平均壽命主要與環境有關,而物種最高壽限與遺傳有關。
1.基因裏藏著衰老的秘密
衰老的內因是遺傳基因,遺傳因素直接影響自然壽命,如長壽者的子女也多長壽。研究發現,人類的某些基因是決定其壽命並影響衰老發生過程的主宰者,是衰老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經在一些動植物中找到了與壽命有關的基因,其中既有延長壽命的“長壽基因”,也有縮短壽命的“衰老基因”。科學家認為,生物體內與壽命有關的基因至少有上百個,現在發現的隻是其中很少一部分。通過調節這些基因的表達,可以改變生物體的壽命。例如,美國加州大學的遺傳學家通過選擇壽命較長的果蠅進行交配,培養出了可以活70~80天的果蠅,壽命是正常果蠅的2倍。在自然界不同生物細胞中存在著增殖基因、衰老基因、凋亡基因和長壽基因。意大利和芬蘭科學家聲稱發現了一種新的與長壽有關的ApoE基因。他們發現,這種基因有3種變異體,分別為E-2、E-3和E-4。他們共研究了185名芬蘭百歲老人,結果發現,含E-4變異體的老年人與長壽無緣,因為他們血液運送脂肪的能力差,易患心血管疾病。而不少百歲老人基因中含有E-2變異體,E-2有助於增強內分泌係統的功能,使大腦和其他器官之間更好地傳遞生物信息,協調工作,使機體細胞和組織更有效地抵禦疾病的侵襲。
目前,對基因的作用機製仍處於研究階段,科學家試圖通過研究各種基因調控機製對生命衰老過程的作用,進一步揭示衰老基因、凋亡基因、長壽基因等基因與生命衰老的內在關係,總結並發現延緩衰老的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