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康複治療:讓你的親人重獲健康(3)(1 / 3)

認知功能治療法是指反複練習與日常功能活動有密切聯係的活動,如烹調食物、在轉椅上轉圈等訓練患者認知功能的方法。康複過程中對認識功能障礙的訓練需要有針對性,由易到難,反複強化。

功能治療法常包括代償方法,就是讓患者了解自身的殘疾情況,選擇替換的方法或改變環境,如患者喪失用筷子吃飯的能力,可以用勺子代替。訓練患者保持用勺子吃飯的能力,訓練的過程要從易到難,分步進行。先是訓練患者用特製的大飯勺撈起大塊的東西。訓練完成後,再用普通的飯勺撈大小適中的東西。訓練熟練後,再練習盛米飯,最後練習盛湯喝。

認知康複訓練的內容重點要放在維持日常生活功能、解決行為問題和保持交流、提高生活質量上。提供外部幫助可以減少對受損記憶功能的依賴。外部幫助要有針對性,提供的幫助盡量控製在最低水平。還可以采用行為矯正療法,照料者定時催促患者排便,可以有效減少尿便失禁。

此外,環境改造也是代償損失功能的一種方式,對於改善記憶障礙是有好處的。如多做戶外活動,保持與大自然的接觸。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減少噪聲,可以減少行為異常。浴室可以專門改選,簡單易用,要有防滑設計。室內保持適當的刺激,光線要柔和,盡量用自然光等。

專家小貼士

應經常給患者一定的刺激,讓患者接觸周圍環境,不要讓患者孤立地待在房子裏。如果患者聽覺或視覺有障礙,應讓患者配置助聽器、眼鏡等工具,這樣有助於患者加強與外界的聯係,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礙,如消沉、抑鬱等。這樣才能激發患者的興趣,提高患者的信心,有利於克服認知障礙。

心理康複訓練

腦血管病的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對患者的身心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腦血管病患者往往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心理障礙,臨床表現有心境抑鬱、焦慮症狀、認知功能障礙、意誌行為障礙等。發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腦損傷直接作用的結果和社會心理因素作用的結果。腦血管病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性質和預後的了解,對自己智能減退的察覺、患病後機能缺失所致自主生活能力的下降,依賴別人照料生活,工作和能力的喪失,經濟收入的損失,家庭和社會支持不良等社會心理因素均可導致患者產生情緒低落、壓抑、沮喪、苦悶、自卑等抑鬱狀態,這些對患者的恢複和預後均影響很大,因此,要特別關注腦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康複問題。

根據腦血管病患者各自情況不同,可以經曆以下5個時期的全部過程,也可能隻經曆其中的1~2個時期。

◎震驚期

腦血管病發生後,患者往往表現為不知所措,且不能正視和接受自己肢體的癱瘓,不敢想象後果將會如何。感情和身體處於麻木狀態,沉默,這種情況會持續幾小時甚至幾天。

應對措施:家人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感情變化,及時給予緊急情況的照顧與處理;采用安慰、解釋為主的支持療法,從而緩解患者恐懼不安的情緒。另外,可根據病情和醫囑給予少量鎮靜藥物。

◎否認期

患者對康複的預期太高,往往超過身體恢複的實際可能性,甚至要求恢複到病前的身體狀況。其實這是患者對自己的殘疾或疾病抱有僥幸心理,拒絕承認所處環境及其影響,對病情產生部分或完全曲解以躲避心理負擔與痛苦。此期是機體應付痛苦的思想或情感的一種方式。

應對措施:此時應鼓勵患者積極參加康複訓練,不宜將不良後遺症告知患者,不要破壞他們的“夢想”。因為在疾病的恢複過程中,患者會慢慢對自己的病情有所認識。

◎抑鬱期

這個時期,患者往往對前途悲觀失望,主要表現為苦悶、沮喪、消沉,有無用感,甚至想放棄治療。少言寡語,對外界任何事情不感興趣,如對以往的愛好失去興趣或興趣下降,誇大自己的弱點,自我評價降低等。

應對措施:此期家屬要注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達到穩定其情緒的目的。要真誠關心患者,找出他們的優點,實事求是引導他們的思路,幫助患者分析自己有利的一麵,對患者的有利因素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患者如果能得到真誠對待和鼓勵,一般能很快理解自己認識的不合理部分,思維朝著合理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