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康複治療:讓你的親人重獲健康(1)(3 / 3)

專家小貼士

輔助者站在患者一旁,待患者快要傾倒時予以扶正,隨著身體耐力的提高逐漸增加保持獨立坐位的時間。

(7)轉移動作訓練。轉移動作訓練包括床上的轉移(仰臥位的側方移動和翻身)、床上起坐、自床向輪椅的轉移、自輪椅向床的轉移等。①床上翻身訓練。患者在床上進行翻身訓練能刺激全身的反應和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肺部感染和泌尿係感染,預防褥瘡的發生和預防關節攣縮、變性等並發症。可以向健側翻身,也可以向患側翻身。患者自己不能翻身時,要由他人幫助完成翻身動作,一般1~2小時翻身一次,翻身後必須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當癱瘓肢體的功能稍有恢複,即可開始訓練自主翻身。患者不能伸肘時采用健腿翻身法。方法是患者取仰臥位,用健手將患肢屈曲置於胸前,並以健手托住肘部,將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借助身體向健側轉動的同時,趁勢用健腿搬動患腿,翻身健側。當患者能伸肘時采用擺動翻身方法。方法是患者取仰臥位,雙手十指交叉,患手拇指放在健手拇指上方。向上伸展上肢,屈膝將雙上肢擺向健側,再擺向患側,可以重複擺動一次,借助慣性,將身體翻向患側。②床上起坐訓練。床上起坐訓練首先應進行輔助下坐起訓練。方法是輔助者站在患者患側,先將患者移至床邊,使患側靠近床邊,將患側膝關節屈曲,小腿重在床邊外。讓患者用健手支撐起上身至床邊坐位,輔助者輔助軀幹抬起。然後再進行健側坐起訓練。方法是讓患者將健足插到患足下,翻身至半側臥位,用健側腿將患腿移至床邊,垂下小腿,再用健側肘撐起上身,伸直上肢至床邊。③自床向輪椅的轉移訓練。家屬將輪椅放於患者的健側床邊,刹住。患者用健手扶住輪椅扶手站起,再扶遠處的扶手,半轉身,坐在輪椅坐席上。④自輪椅向床的轉移訓練。讓患者從健側接近床邊,輪椅與床之間成45°左右,刹好手刹。患者身體向前移動,移開踏板,輔助者將一隻腳放入患者雙腳之間,用手扶住患者腰背部,讓患者站起以健側腳為軸,半轉動身體,坐到床沿上,輔助者再用單手插入患者膝下,用另一隻手托患者脖子,讓患者躺下。

專家小貼士

如果患者能力不足,可讓患者向前移動臀部,輔助者在腰部抓住褲子或皮帶,用另一隻手按住患者膝關節,輔助患者站起來,患者健身扶住輪椅扶手,半轉身,再扶遠處扶手坐下。

(8)活動肩胛骨。活動肩胛骨可以在仰臥位和健側臥位或坐位下進行。

專家小貼士

注意訓練不可太多。很多家屬急於讓患者恢複機體功能,幫助患者反複做屈伸關節的動作,由於做得次數太多,反而誘發肢體痙攣的發生及引起滑囊炎而致關節疼痛。

◎恢複期康複訓練

腦血管患者病情穩定,可以維持坐位30分鍾,逐步進行恢複期康複訓練。

(1)上肢功能訓練。上肢功能訓練如雙手交叉上舉訓練。具體方法是取仰臥位,用健手將患手拿至胸前,雙手交叉,患側拇指在上方,健手手指分別插入患手指間,手掌相對握手,然後以健手帶動患手向天花板方向做上舉動作。每日數回,每回10次,直至患側可獨立完成上舉動作。在完成雙手交叉上舉訓練的基礎上,進行上舉後向左、右兩側擺動的訓練,擺動的速度不宜過快,但幅度應逐漸加大,並伴隨軀幹的旋轉。本訓練對上肢功能的改善非常有利。

(2)下肢功能訓練。恢複期下肢功能訓練主要以改善步態為主。具體的訓練方法有踝關節選擇性背屈和蹠屈運動、雙下肢做步行狀,自立位向前邁出患側下肢,患側下肢負重及平衡能力,向後方邁步,骨盆及肩胛帶旋轉。

(3)橋式運動訓練。取仰臥位,患者將上肢伸直放於身體兩側,雙下肢屈膝,足平踏於床上,用力下踩,將臀抬起,並控製住,下肢保持穩定,盡可能達到充分伸髖,保持2~3秒鍾,勿憋氣。橋式體位是一個良好的抗痙攣體位,是自理訓練的第一步,為坐位和站立位做好準備。

感覺障礙的康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