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康複治療:讓你的親人重獲健康(1)(2 / 3)

(6)上消化道出血。

(7)呼吸道感染。

(8)體位變化或運動時血壓的反應顯著異常。

(9)體溫在38℃以上。

(10)重度心律不齊。

此外,訓練中如果出現頭暈、惡心、心絞痛、呼吸困難、心律不齊增多至10次/分以上、脈搏>140次/分、收縮壓上升>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升高>20毫米汞柱時要及時終止訓練,然後請康複醫師診療後決定能否繼續訓練。

康複治療的常用方法

對腦血管病患者進行康複治療的方法有很多,如運動功能康複訓練、感覺障礙的康複訓練、作業療法、日常生活動作訓練、言語障礙康複訓練、吞咽困難的康複訓練、認知功能訓練、心理康複訓練等。隻有正確掌握腦血管病患者康複治療的方法,才能有效克服患者的功能障礙,以期早日康複。

運動功能康複訓練

◎急性期康複訓練

腦血管病急性期即早期臥床期,在這個時期,不良姿勢能夠促進肢體痙攣,影響功能恢複。因此,腦血管病患者從急性期臥床開始,就應注意為肢體功能的恢複做準備,以保持“良肢位”為主。“良肢位”是從治療角度出發而設計的一種臨時性體位,對痙攣模式、預防肩關節半脫位、早期誘發分離運動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1)正確的臥床

姿勢訓練。正確的臥床姿勢分為3種:①仰臥位。仰臥位是腦血管病發病初期不能耐受其他體位時采用的。頭部枕在枕頭上,枕頭高度要適當。肩膀下、臀部下墊高2~3厘米。上肢置於身體的兩側,手指伸展。下肢自然平伸,患側膝關節外下方墊一軟墊,防止髖關節外旋。患側踝關節保持中間位,防止足尖下垂,足底處不應放置支撐物。②患側臥位。患側臥位是最重要的體位,對患者是很好的感覺刺激。具體做法是頭放於舒適的體位,軀幹稍向後仰,腰背部放枕頭支撐。健側上肢可放在身體上或後邊枕頭上。健側下肢放在舒適的體位,患側上肢平伸於體側,手指伸展,患側下肢屈曲。③健側臥位。健側肢體放在任何舒適的位置,患側肢體上、下肢都用枕頭支撐。

專家小貼士

訓練時應注意床放平,患側內不應放任何物體,床上臥位期應從患側多給予刺激,強調變換體位,任何舒適的體位均不應超過2小時,防止發生褥瘡。

(2)正確的床上坐位訓練。訓練正確的床上坐位,家屬首先要保持患者軀幹的直立,為此可以用大枕墊放於身後,髖關節屈曲90°,雙上肢置於移動小桌上,防止軀幹後仰,肘及前臂下方墊枕,以防肘部受壓。

(3)維持關節活動度的訓練。關節活動度的訓練應早期開始,急性期宜在病房實施。一般每次10~20分鍾,每日做2~3次。活動某一關節時,近端關節要充分固定,以防止替代運動。如活動肘關節時,要用手按住肩關節。各關節的每個運動方向均要進行訓練。手法要緩慢、柔和、有節律,避免產生疼痛。對伴有疼痛的關節,訓練前可進行熱敷或中藥熏洗等治療,以減少活動時的疼痛。兩側肢體均要進行訓練,先做健側,後做患側。有的人理解為隻訓練患側肢體,這是不對的,健側肢體如果長期不動會出現肌肉萎縮和疼痛。

(4)正確的椅子坐姿訓練。與臥位相比,坐位有利於患者軀幹的伸展,可以達到促進全身身體及精神狀態改善的作用。因此,在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腦血管患者應盡早離床,采取坐位訓練。但是,坐位時隻有保持正確的坐姿,才能起到治療和訓練的目的。治療者應該隨時觀察患者的坐姿,發現不良坐姿並及時糾正。坐在椅子上時,患者的頭、頸、軀幹應保持左右對稱,軀幹伸直,髖、膝、踝關節保持90°屈曲位,臀部坐在椅子後部,雙側臀部應均等負重,小腿與地麵垂直。兩足平行、雙足間距與骨盆同寬,有利於穩定骨盆,並可分擔身體重量。要防止患肩下沉、後撤、髖外展、外旋、踝內翻。坐在椅子上的不良姿勢是頭、頸、軀幹不對稱,患側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內翻,雙側臀部負重不均。出現不良姿勢時需要及時做出矯正。可先用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訓練,待患者的平衡能力掌握較好後可使用無靠背和扶手的椅子。

(5)正確的輪椅坐姿訓練。腦血管患者坐在輪椅上時,患者要將臀部盡量靠近輪椅坐麵的後背,挺直身體,雙眼平視,兩肩放鬆。輪椅上可加一飯桌。患者肩部向前,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前,腕關節輕度背伸,雙下肢自然屈曲,雙足可放在踏板上或健足著地,以配合上肢駕駛輪椅。不好的輪椅坐位姿勢表現為癱瘓的一側背部斜靠在後方,上肢滯後,髖關節外旋,膝倒向外側。可在背部與輪椅之間放置一墊子,使軀幹呈對稱狀,在大腿與扶手之間放置一墊子,抑製髖關節外旋。

(6)坐位平衡訓練。腦血管病患者的坐位平衡訓練比較重要。偏癱患者不能坐或者坐不穩,主要是由於軀幹控製及平衡能力下降所致,訓練坐位平衡的前提是要保證正確坐姿,通過不斷練習,逐漸提高軀幹控製能力,並獲得良好的坐位平衡能力。主要應采取以下3種方法:①靜態坐位的平衡訓練。靜態坐位平衡練習重點是恢複軀幹的控製能力,練習中注意要讓兩側臀部均等受力。在偏癱早期,由於患者長期臥床致力量不足及肌張力低下等原因,很多患者在坐位時都采取了骨盆後傾、脊柱變曲的姿勢。對此,應及早矯正,使患者軀幹保持直立,從而為以後的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②左右方向的平衡訓練。患者坐座椅上或床邊,自行旋轉身體練習平衡。如果患者平衡能力不足,也可以求助輔助者,方法是輔助者位於患者的後方,雙手握住患者的肩部向左右推患者,破壞其平衡以使其恢複平衡。或者向左右旋轉患者身體,練習平衡。③前後方向的平衡訓練。患者坐座椅上或床邊,雙腳平放於地麵,患者將自己身體緩慢前傾,上肢向前移至將失去平衡再將身體恢複,為避免失去平衡,需前方有人保護。也可前後輕推患者身體,練習恢複平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