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居家護理:患者最信賴的家園(3)(1 / 3)

腦卒中急性期的癲癇發作稱為癇性發作。對於腦卒中急性期的癇性發作可用抗痙治療,孤立出現的一次癇性發作或急性期的癇性發作控製後,可以不繼續長期服用抗痙藥物;若出現癲癇持續狀態,可按癲癇持續狀態的治療原則進行處置;腦卒中發生2~3個月後再次發生癇性發作則應按癲癇的常規治療方法進行長期藥物治療。此外,對於有癇性發作危險性的腦卒中患者應保持氣道通暢、持續吸氧、維持體溫正常、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減輕腦水腫;但不推薦使用預防性抗癇治療。

預防肩手綜合征

肩手綜合征是指在原發病恢複期間病側上肢的手突然水腫、疼痛及病側肩疼痛,使手的運動功能受限製。嚴重時可引起手及手指變形,手功能完全喪失。預防肩手綜合征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1)患者在床上或輪椅上必須保持正確的姿勢,特別是病側上肢的位置。如果患者尚不能保持自己的病側腕關節不處於完全掌屈位時,應讓患者坐在輪椅上,把病側手放在胸前的隔板上,直到患者能充分進行照料自己病側上肢為止。這樣有利於預防水腫的發生。

(2)防止病側手的任何外傷,而且,盡可能不用病側手背靜脈輸液,應提倡鎖骨下靜脈輸液。

(3)在病側上肢進行負重訓練時,訓練強度及持續時間應適當控製。必要時,治療者應協助患者做這一訓練的控製。在做上肢負重訓練前,治療師應確定軀幹遞加活動範圍。一旦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有疼痛及不適主訴時,治療者必須改變患者手的位置。如坐位時,把患者病側上肢伸展置於病側軀體旁,病側手放在治療台上,體重向側方移動時,手略外旋,這樣可減小腕關節角度,即使這樣,還有疼痛,則應立即停止訓練。

預防褥瘡

褥瘡的預防重於治療,預防腦血管病患者發生褥瘡應做到以下幾點。

◎勤翻身

有關資料顯示,長期臥床者多半不是死於其原發病,而是死於褥瘡繼發感染引起的敗血症。預防褥瘡的一個通用法則是“2小時翻身法”,即長期臥床的患者應該至少每2小時更換一次體位,尤其是在夏天,勤翻身顯得尤為重要。一般可交替采用仰臥位、側臥位和俯臥位,每次翻身間隔不得超過2小時。最好在床頭貼好翻身時間表,表中應列有翻身時間和體位。翻身時間要嚴格按時間表進行,不得隨意更改。翻身動作要輕柔,避免拖、拉、推等動作,以防止皮膚擦傷。骨突部位可墊棉圈、氣圈、棉墊、海綿墊等,避免壓力過於集中。

專家小貼士

每次翻身前後要對褥瘡多發部位的皮膚認真檢查。當發現皮膚異常時,應立即采取積極措施,減少壓迫,防止病情發展。為防止患者的局部皮膚受壓過久,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臥床患者鋪上氣墊床、波浪床等器具,使患者身體各處受壓均勻,起到減輕患者局部受壓的效果,有利於預防褥瘡。

◎勤換洗

對大小便失禁的腦血管病患者要及時清除排泄物,避免刺激皮膚。被排泄物汙染的衣服、床單、被褥等,要及時換洗,以保持皮膚的清潔和衛生,防止感染皮膚。

◎勤擦洗

受壓部位的皮膚常受分泌物、汗液、尿液等汙染,尤其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若褥單下鋪有防濕的、通氣性差的墊子或布塊等,更易於引起皮膚浸潤和感染。因此要每天早、晚各擦洗受壓部位1次,以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幹燥。夏天在擦洗後還應撲上滑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