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居家護理:患者最信賴的家園(2)(1 / 2)

專家小貼士

老年人的便秘是腸蠕動功能減弱所致,通常稱為習慣性便秘。如果依賴於瀉藥,貪圖一時之快,時間久了反而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腸蠕動無力,腸道更加幹燥。此外,老年人大多脾腎陽虛,可有手足不溫、乏力、氣短等症狀,若再多吃寒涼、生冷的水果,則可能越吃越便秘。老年人可常食核桃仁粥、鬆子仁粥等預防和治療便秘。

腦血管病症見偏癱的護理

對偏癱者進行護理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根據患者偏癱側肢體肌力的情況製定護理等級,注意偏癱側肢體的正確體位,保持大關節和手的功能位。

(2)肌力在Ⅲ級以下的臥床患者需放置床擋,以防患者自行翻身或坐起時墜床。對偏癱側肢體肌力Ⅲ級以下的患者,應定時協助翻身和進行肢體被動運動。

(3)肌力在Ⅳ級左右的患者,可以在扶持下行走,給予一級護理扶持如廁,並注意預防摔跤。

(4)對意識清楚患者,每日協助保持坐位數次,如為右側肢體偏癱患者,應訓練左手使用餐具或練習寫字。

(5)對於合並失語的患者每日可進行簡單的言語訓練。對於情緒低落的患者應積極開展心理護理,鼓勵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並訓練生活自理的能力。

(6)根據患者意識和肌力情況可在發病後數天後進行肢體功能鍛煉;腦出血患者一般應嚴格臥床2~4周,在發病1周左右,如病情允許,可在床上進行肢體康複訓練。

腦血管病症見上消化道出血者的護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腦血管病常見的並發症,其發生率高達30%,病情越重,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越高。因此,急性腦血管病合並上消化道出血者預後差,病死率較高。上消化道出血一般發生在腦血管病的急性期,有的發生在發病後數小時內。小量出血時僅表現為嘔吐或胃管內抽出咖啡樣胃內容物,大量出血時可嘔吐鮮血,並可能出現失血性休克,應給予緊急處理。上消化道出血時護理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讓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小量出血患者下頜處放置一次性墊巾、彎盤;大量嘔血的患者床旁應準備洗臉盆或水桶,以收集嘔吐物。

(2)患者出血期間禁食水、藥。定時測量和記錄脈搏、血壓、心率,有心率加快者可給予低流量吸氧。

(3)對於大量嘔血的患者迅速建立靜脈通道,有血壓下降者配合醫生進行抗休克治療。此外,還應立即檢查血常規、血型和做交叉配血試驗。

腦血管病症見褥瘡的護理

腦血管病患者出現褥瘡時應采取如下護理方法:

(1)當患者身體受壓部位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變硬時,應避免該部位繼續受壓,同時局部塗以2%的碘酒或0.5%的碘伏,每日數次,以防止皮膚進一步感染。

(2)當患者皮膚發紅處出現水泡時,應在無菌操作下抽出水泡內液體,保持表皮完整貼敷,局部塗以0.5%的碘伏,每日數次,以保持創麵幹燥。

(3)當水泡部位出現表皮破損時,局部應塗以0.5%的碘伏,每4小時1次;創麵可用新鮮雞蛋內皮貼敷,以促進表皮愈合,並給予紅外線燈照射,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15~20分鍾。

(4)當表皮出現壞死,形成潰瘍,麵積逐漸擴大,並深達皮下組織時,局部應給予3%雙氧水去除腐爛組織,再用生理鹽水清潔創麵,局部塗以0.5%的碘伏,保持創麵幹燥。每日換藥1次,每次換藥時用75%乙醇消毒周圍皮膚。

(5)當潰瘍深達肌肉組織時,需做局部清創手術,術前對創麵分泌物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術後全身應用抗生素,創麵用凡士林油紗覆蓋,每日定時換藥。

專家小貼士

對於長期臥床的患者每日應定時更換體位,白天2小時1次,夜間4~6小時1次,定時檢查受壓部位,用濕熱毛巾擦洗及按摩隆起受壓處。要保持床鋪幹燥、清潔,保持皮膚清潔、幹燥,同時要加強營養,補充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

腦血管病寒冷季節的護理

腦血管病患者在寒冷季節應如何進行護理呢?

◎適量多飲水

腦血管病患者多飲水可減低血液黏稠度。增加飲水,尤其不應過度控製睡前水的攝入量。冬季是一年中比較幹燥的季節,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間內空氣濕度不夠,因此,老年人晚上8時前不宜過分限水。

專家小貼士

睡前飲水並不包括飲茶或咖啡之類,因其有利尿作用,會促使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黏滯度。另外,如果洗浴,應在洗浴前後各喝一杯水,以補充體內因洗浴而丟失的水分。

◎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