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來到馬海中學門口。馬海中學的校大門還是老樣子,以前很大氣很威嚴,現在被周邊的豪華建築比下去了。還好一雙大大的紅燈籠、一對龍飛鳳舞的草書長對聯保住了馬海中學應有的身份和莊嚴。大門兩側的對聯,上聯:馬騰萬裏,前程似錦。下聯:海納百川,胸懷八方。橫批:大有作為。田禾一看就知道,這是書法家七七屆邱慰如學長寫的。每年春節,慰如學長都要寫一副對聯給母校,對聯裏必嵌入“馬海”兩個字,以示對母校的尊敬。堅持幾十年給母校寫春聯,這真是馬一樣的毅力,海一般的深情。母校,學子對培養自己的學校猶如對母親一般的感恩。田禾感動了。
學校的大門關著,小門虛掩。田禾走進校園。校園沒什麼大變化,隻是多了一棟教師公寓,一棟學生食堂。學校放假,老師學生都回去過春節了,校園裏空蕩蕩的。學校主道兩旁的梧桐樹葉子掉光了,一陣料峭的寒風刮過,光禿禿的梧桐樹像寒風中孤獨的老人,在輕輕嗚咽。地上的枯葉被風刮起,像被什麼追趕似的,四處躲閃,簌簌發抖。田禾的心不由的感到一陣酸楚。這場景,以前田禾在校時經常看見,都沒什麼感覺;現在鬥轉星移,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境,感受自然不一樣了。今天自己提早來,不就是尋找這樣的感覺嗎?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感受一下物是人非的悲憫。
田禾走到新建的綜合樓前。這大樓是美籍華人科學家陳禮先生獨資捐建的。陳禮先生是馬海中學第一屆畢業生,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成就世界級科學家。為感恩母校,改善母校教學條件,發展家鄉的教育事業,他捐資八十萬美元建起了這幢綜合樓。陳禮先生少年時在馬海中學刻苦學習、胸懷理想,功成名就後捐資興校的事跡,在江海縣傳為一段佳話。他的善舉,得到各級政府的嘉獎及父老鄉親的崇敬和愛戴。田禾有幸三次見到陳先生。他走到樓前陳先生銅像前,深深鞠了一躬。
田禾以前住的宿舍是磚石結構的兩層小樓,為了建綜合樓拆掉了。他讀書和教書的舊教學樓,是五十年代的大屋頂建築風格,磚木結構、青磚厚牆、端莊大方,是那個年代馬海平原上最好的建築。九十年代初,學生多了,老師也多了,學校要建一幢教師宿舍樓。宿舍樓原計劃建在學校西北角空地上,可勘察結果那塊地的地質條件差,基礎建設成本大;舊教學樓地質條件好,基礎建設成本小。教師宿舍樓的總造價是包死了。包工頭建議拆掉舊教學樓建宿舍樓,這樣既節約基礎成本,又能賺取拆除教學樓的利潤,他多頭獲利。
包工頭同教育局局長有特殊關係。校長不知是為了自己的烏紗帽還是從中漁利,竟然同意包工頭的意見。為此,田禾聯合學校幾位老師同校長理論,還上書縣教育局領導陳述理由:舊教學樓是馬海中學活的曆史,是馬海中學學生心中的豐碑,不能拆掉!最後,校領導以舊教學樓同校園新建設不協調,為美化校園名義,拆掉了舊教學樓。
教師宿舍樓建成了。在分配宿舍的教師大會上,田禾拒絕了新分住房,並當麵責問校長,引起了很多老師共鳴,會場亂成一片。因為此事,田禾被教育局局長、學校校長視為危險分子,被打入另冊,處處穿小鞋。這也是田禾決心下海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