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母校(1 / 2)

馬海平原人稱羅源灣畔一顆璀璨明珠。這裏沃野千裏、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閩東有名的魚米之鄉。春夏之交,從高高的香爐山往下看,一馬平川的原野,綠的是稻田、黃的是麥田、金黃的是油菜花田、五彩斑斕的是村莊。白白的道路、青青的河流把原野劃成不規則的巨大棋盤。遠處是千裏碧波的羅源灣,一艘艘輪船像一隻隻小蝌蚪,在碧波裏沉浮。傳說先賢朱熹曾在香爐嶺上驚歎:“真是千裏花園、萬裏魚塘!”馬海平原上有五座小山包,像五隻爬向羅源灣的小烏龜。民間傳說:五龜下海,一龜回頭;這五隻龜的龜嘴、龜眼都是風水寶地。

馬海中學就位於回頭龜的龜嘴裏。聽老教師講,馬海中學的第一任校長江銘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很有水平。為選校址,他足跡踏遍了羅源灣畔八個鄉鎮的山山水水。一天上午,他領著幾個老師沿著鳳溪走了十幾裏,當走到回龜山的山腳下,他說:“不走了,就這裏了!”同行的老師大惑不解,問:“這裏靠海邊,海風這麼大,適合建校嗎?”江校長向西看了看香爐山,又向東看了看羅源灣、海門口,口裏念念有詞:“上看香爐頂,下看羅源灣,海風吹龜嘴,三撮油麻官。”同行的老師看見江校長有點玄乎,象神明附體,不敢開口了。

馬海中學一九五八年建校。建校初,幾個年輕教師故意請江校長喝酒,趁他喝得醉蒙蒙時問:“為什麼校址非要選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江校長迷迷糊糊講了他選擇這裏的理由:“······天下無水不東流。山東曲阜孔府門前的泗河向西流了三百裏,出了孔子孔聖人。我們福建泰寧杉溪從縣城到梅口向西流了三十裏,出了幾百個進士,有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科舉神話。鳳溪從我們學校門口向西流了五、六裏,你們說,這裏是不是風水寶地?”幾個年輕老師終於知道了建校這裏的謎底,當晚幾個人都醉倒了。

一九五八年秋,馬海中學招收初中兩個班,第二年三個班,第三年四個班。學生來自羅源灣畔的馬海、龍飛、鳳舞、官亭四個鄉鎮。一九七四年,馬海中學辦起了高中部,成為江海縣一所完全中學。一九七六年後,國家號召大辦教育,各鄉鎮陸續辦起了自己的初中學校,馬海中學升格為農村高中學校,隻招收四個鄉鎮的初中優秀畢業生。幾十年來,學校培養了一萬多名畢業生。從這裏走出了有世界級的科學家,有兩百多名廳、處級以上幹部,幾十名赫赫有名的企業家。馬海中學是江海縣公認的名校,也是馬海平原最高學府,是馬海中學學生的精神家園。

田禾是馬海中學八十年代初的高中畢業生。他從這裏走進大學,又從大學回到這裏教書。十二年後,他又從這裏走出去,下海了。今天,他回到了整整學習、工作、生活十幾年的地方——馬海中學。

春節前,田禾同楊秀夫、胡文章、遊世方幾個老同學約好了今天在學校見麵,策劃籌辦同學會之事。田禾起了個大早,服侍好母親送走妻女後去了母校。正月初,人們都睡得遲起得晚,早上八點了,路上隻見幾個行人。連續幾天燃放的煙花爆竹,震得田禾心煩意亂。田禾喜歡靜謐,他想一個人靜靜的在校園裏走走,重溫過去美好時光。這裏,是他的第二個家;這裏,留下了他青春歲月的夢想與追求,也留下了許多無奈和惆悵。

閩東地區傳統習俗,正月初一在家,初二去娘家,初四因為有“四”字,重要活動不宜,初五開假日,有的人開始上班做事了,所以人們常常把重要活動安排在正月初三這一天。同學會籌備會議,田禾和他的幾個同學安排今天在母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