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閱讀課,統一閱讀內容共同輔導

規定同一閱讀內容,學生定時閱讀,由學生針對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或某一個情節乃至某一句話來評論分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以討論的方式發表自由的評點看法,學習了《七律·長征》一課,學生對於毛澤東的故事知之甚少,結合《開國大典》、《青山處處埋忠骨》學生了解了,對於他們曾經熟悉的人表現出更多的注意力,在理解文章,找出課後問題的答案上快而準,馬上想到偉大的領袖同樣是平凡的父親,對待兒子的突然殉職,表現出不平凡的舉動,將心愛的兒子葬在異國,絲毫沒有特殊化。回答問題的完整性也是與之前大不相同的。

二、學生自由讀,內容自選

充分利用晨讀時間,下課,晚自習,甚至是寫完家庭作業的時間閱讀,寫讀書心得,摘抄詞句,總結所獲經驗“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能發揮最大的優勢,把所想、所學全部吸收,這時的效率最高,自由組合、自己參與、自發運用、自願學習。

(特設計簡單讀書卡,便於夾在書中與書寫)

班內設圖書角,學生可及時借閱,隨時記錄。對於好的詞句可提供給其他同學,或大聲朗讀或互相傳閱,班內閱讀的氣氛增強了。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再也不見抓耳撓腮、苦思冥想的模樣?

三、找閱讀夥伴

與教師同讀,找文中重點詞句,探討有趣之處共賞;與父母同讀,對文中的問題有異議互相補充;與同學暢讀,比一比誰的多,理解快。有了夥伴,有了讀的興趣、讀的目的、讀的動機,提高了讀的質量。

曾見學生課下不再是跑、追,而是三五個在一起讀書,商討破案過程,解出數學王國的秘密,為一個不同意見爭論。

四、以鼓勵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把你學到的講給大家聽,共同討論故事的精彩處;展現出來讓學生們議一議,模仿表演,你掌握多少,寫作文。日記時用上好詞好句。針對某一問題、某一故事環節進行交流評論;或片段朗誦、辦讀書小報。有感而自編,摘抄均可。如《關於斑馬的傳聞》是一篇對話很多的故事,鼓勵學生用課本劇的方式表演,表演斑馬的同學佩戴頭飾,其他的合作夥伴也相應有頭飾。裝飾衣服、表演的學生表情豐富,語言精練,同學們馬上總結出故事的主要內容,談各自的體會。自由閱讀讓學生進行片段朗誦,學生閱讀得認真找得仔細,朗誦時個個聲音洪亮,語氣悠揚,語調美妙,朗誦一首詩歌《雨水叮咚》,真的給人一種清水叮咚響的感覺。

另外在閱讀時多注意方式方法。

1.合理運用工具書,破譯每一個生字、生詞並掌握。掌握精讀、泛讀、瀏覽、速讀四種讀書方法。

2.會一邊讀一邊想,《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學生從這方麵多進行鍛煉,四、五、六年級的學生應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對人物有所評價,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看到“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反複出現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

3.“意群注視法”,六年級學生達到150萬字的閱讀量,就教給學生這種方法提高閱讀速度。以集中讀一目一行,達到每分鍾閱讀35~50個字。

4.“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養成。每讀一次書,必在文中圈出重點詞句。生字詞、你喜歡的詞句,在書的空白處標出你的問題。

閱讀講究技巧,同時應把握好時間,除每周有兩節閱讀大課,課外活動時間也提供給學生閱讀,利用晨讀或課間自由閱讀,及時做筆記,還要把握好尺度,達到大綱中要求的字數,讓學生充分積累,選擇內容健康、有益的圖書,摒棄反動的、迷信的書籍,汲取有教育意義的書,讀時不受外界打擾,自由分配時間,沒有被迫讀書。隻要持之以恒,相信學生的習作能力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