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課外閱讀技巧

教法研究

作者:李鳳莉

經常見到學生寫日記、作文時皺眉頭、唉聲歎氣,寫出的文章沒有新意,沒有中心,語言不豐富,課上回答問題時語句不連貫,無法措辭,不會用準確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行為情感。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何從學生課外閱讀入手,培養閱讀興趣,掌握讀書技巧,學得有趣、更有品位?

《中國大百科全書》有這樣一句話:“閱讀是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活動。”那麼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心理活動,提高閱讀量,加快閱讀速度,可適當加大習作量。如何達到這一步?就應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從中受益。

首先從內容上分析學生的喜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在閱讀方式上創設多樣形式。

閱讀內容由智力、繪圖、故事性、知識性等幾方麵來闡述。

1.智力圖書。這類圖書有很強的吸引力、開啟智力、自己動手、動腦、寫、畫,鍛煉連續思維、抽象思維,找出平時積累的知識遺漏處。少數同學對於破案、猜謎方麵的圖書、趣味問答的圖書有很濃的興趣,如《小神探劉正輝》、《奇謀妙計》、《寶寶愛提的問題》、《奇妙童話》、《趣味科學》、《聰穎鬥智》、《邏輯推理》等,學生閱讀此類圖書,追究其原始原因,推斷出不同的結果,曾有一次兩位同學對“趣味競猜”爭得麵紅耳赤,共同找到老師評論,原來一位同學結果與標準相似,另一位同學又用另一種更巧妙的途徑得出結論,他們各持己見,教師與他們共同分析、畫圖、當場演算,終於明白了其中道理教師趁勢引導:也許還有其他的方法,或其餘的題也有多種解決方法,也可以讓其他同學共同參與競猜,班內頓時湧現出積極動腦的活躍氣氛,課上的語文、數學活動有了明顯的進步。

2.帶有配圖的內容。通篇是繪圖的形式,故事中的人物以對話的形式出現,形象有活動感,學生直視力加強。這類書適合中、低年級學生閱讀,學生有自我創作的意識,如某些連環畫冊《開心小精靈》、《寶葫蘆的秘密》、《海底曆險三十天》、《看圖讀古詩》等等,學生閱後議論:“我想象的和他的這個不一樣,我能畫出另外一種。”結果自己創作的人物形象同樣栩栩如生,效果也不錯。從手抄報上看,不再是單一枯燥的作品,學生的思維開闊,形式多樣,內容清新明快。

3.童話般的內容。這類圖書具有濃厚的故事性,情節曲折,有轉折性,文字活潑,內容變化多,充滿熱情、愉快氣氛的讀物,如介紹自然界、動物界的讀物,《童話故事》、《寶葫蘆的秘密》、《兒童科幻小說》、《太陽的顏色》、《可愛的白鴿》、《星星的秘密》、《俠盜羅賓漢》,內容通俗易懂,道理淺顯易於接受,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會隨著精彩的故事情節而喜怒哀樂,完全把自己融入故事當中。引導學生把你的閱讀收獲通過講故事、寫讀後感、表演小品、評書等形式表現出來。

4.知識性強的內容。曆史故事、人物傳記、遊記、物種起源、百科知識、科幻知識及《十萬個為什麼》這類圖書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通過閱讀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受益匪淺,有些圖書更有利於高年級學生來閱讀:《中國成語故事》、《迷人動物》、《中外寓言故事》、《中國民間故事》、《謙虛改錯》、《曆史鏡鑒》、《為人處事》、《創造奇跡》、《宇宙縱橫談》等等,中外的故事,天文、地理十分詳盡,閱讀時讓學生質疑問難,再逐步釋疑解難,最終有所收獲。學生記日記時把閱讀的知識有順序地記敘下來,知識點清晰。詳細,準確地寫出所學內容。

學到《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篇課文時,季羨林老先生是誰?教師交給學生來回答。果然同學中把季羨林的簡介講了個透徹清晰,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通過表揚,學生學習課外知識的積極性加強了,學生閱讀的圖書內容五花八門,用各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各種內容的圖書,學生將有步驟地。有計劃、有目的地閱讀學習,進入係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