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初中如何建立新型師生關係(2 / 2)

三、親其師信其道

老師應當把愛心分給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作為班主任要想贏得學生的信任和親近,隻有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他們溫暖和耐心疏導,以誠相待,這樣他們才會接受老師的教導。班主任要用真情這一鑰匙來打開學生的心靈,讓遇到煩惱、困擾和迷茫的學生可以向你傾訴,聆聽你的諄諄教誨。有時候班主任的一句話可以產生難以料想的“化學反應”,甚至可以改變某個學生的人生。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真誠地關心每一位學生,不管是哪個層次或者是哪一類型的學生,他們最渴望的是得到班主任的重視、關心、愛護。有時候一句簡單的表揚或一個關切的眼神,也會帶給學生很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班主任還應注意常同學生談心、交心,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向上的人生觀、積極的世界觀,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隻有學生充分信任你,你才能了解學生心中的“結”,才能為學生排憂解難,引導解決學生的各種困難。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學生,幫助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

四、寓“法”於情

俗話說:“嚴是愛、鬆是害;不教不管會變壞。”真心愛護自己的學生就要嚴格要求,不偏愛溺愛,對學生嚴格要求也是一種愛更是一份責任。對學生的管理也要有製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我讓學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讓學生通過學習與討論並結合班級實際製定出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班規。有了班規這個“法”,充分發揮班團幹部的作用,師生共同參與班級管理:抓考勤,促到位;抓紀律,促規範;抓禮儀,促文明;抓典型,促轉化等等。從而使班級管理走向規範化,促進了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雖然有了班級管理的“法”,但對違反班規的學生,在批評教育和處理上要寓“法”於情,用激勵的話代替批評,用表揚的方式代替處罰。實踐證明,寓“法”於情對班級管理行之有效,在嚴格要求和管理學生時體現了以人為本、“情”和“法”交融、合乎情理的人性化管理,深受學生歡迎。

總之,要想在農村初中建立良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老師要有耐心和信心,持之以恒,苦中求樂。以上是我在這方麵的一些粗淺見解。這個關係建立好了,良好的班風學風也就很快形成,為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