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不知道檢測糖化血紅蛋白,而且害怕使用胰島素,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在口服降糖藥不能良好控製血糖的情況下,應該盡早用基礎胰島素治療。這樣不但能降低高血糖的危害,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胰島β細胞的功能,延緩Ⅱ型糖尿病進展。當糖化血紅蛋白持續高於75%時,就要開始用胰島素治療,比如注射諾和銳。
血糖監測的注意事項
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的重要檢測標準,監測血糖要注意一些問題:
(1)不要因為化驗空腹血糖而擅自停藥。這樣得出的檢測結果既不能準確地反映出病情,又會引起血糖波動從而加重病情。
(2)不要為了得到理想結果而在檢查前過分節食。節食後所測的血糖結果可能偏低,但不能代表平時血糖控製的真實情況。為了保證檢查結果的真實性,檢查前一天的進餐和用藥應和平時一樣,並保證良好的睡眠。抽血化驗前避免劇烈運動、抽煙、飲用刺激性飲料。
(3)如果不能確定在醫院抽空腹血的具體時間,不妨早晨在家正常進餐和治療,然後去醫院測餐後2小時的血糖。這樣不會影響正常用餐和用藥,不會引起血糖波動。
(4)自身胰島素分泌水平低下,存在清晨高血糖的病人,最好先在家中用血糖儀完成空腹血糖的測定,記下結果後再去醫院。醫院門診的采血時間晚,去醫院測空腹血糖會延誤病人早晨的胰島素治療。
(5)在早餐、晚餐前注射預混胰島素的患者,如果因為去醫院抽血化驗延遲了治療,可以在抽血後查一下隨機血糖。如果血糖高,可臨時注射一次短效胰島素後再進餐。這樣做既能消除治療延誤造成的血糖升高,又能避免檢查當天早、晚兩次胰島素注射間隔太短的問題。
(6)采用口服降糖藥治療的病人,如果化驗空腹血糖時采血時間太晚,將會使早晨和中午的用藥相隔太近,應適當減少中午藥量,以免藥效疊加造成低血糖。
(7)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的患者,其降糖作用可以維持到次日8點~9點,化驗空腹血糖的采血時間可稍晚些。
監測血糖要靠“自我”
糖尿病患者自我監測血糖可以依靠血糖儀。目前市場上出售的血糖儀品牌很多,工作原理大致相同,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用口服藥的糖尿病患者,在開始調整劑量的前兩周,每周應該連續測3天空腹、餐後2小時和睡前的血糖,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時間內血糖的情況,確定適當的藥物劑量。血糖穩定後,可改為每周測1天空腹、睡前和餐後2小時的血糖。
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應該在胰島素作用的高峰期測定血糖。使用中效胰島素的患者,應每天測兩次血糖,交替一天測早餐、晚餐前的血糖,另一天測午餐、睡前血糖;使用短效胰島素者,應每天測3~4次血糖,在餐前或餐後2小時測定。
當出現了低血糖症狀時,應及時檢測血糖;血糖波動大或有其他合並症狀(如發燒)時,應增加血糖的測定次數;血糖比較穩定時,可以適當減少測定次數。
老幼控糖應放寬鬆點
老年和幼兒的身體狀況與青年不同,其疾病的相關症狀不容易發現,他們的血糖不好管理。所以,老年和兒童糖尿病患者應該將控製血糖的力度放寬鬆點。《2009年美國糖尿病診療指南》中提到幾類人群控製血糖不宜太嚴,有兒童、預期壽命有限的患者、有嚴重低血糖病史的患者和伴有並發症的患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