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泰囧》的成功是因為其定位為輕喜劇這種類型片。電影的成功,其實很多情況下是某個類型片的成功。《致青春》將觀影目標人群瞄準了大學生以及擁有過大學生活的人,青春文藝片是最好的電影類型。而且電影的名字跟小說同名,一方麵拉攏了一些小說的粉絲,另一方麵簡單直白,一看就知道電影講的是什麼。同時,宣傳方借鑒了之前《失戀33天》的經驗,運用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工具進行話題營銷。一開始就營造氣氛,離別,傷感,每個人都有什麼樣的青春……關鍵是讓觀影目標人群處於預設好的情緒之中。
爭議往往是為某一件事情增加關注度的好辦法。電影《致青春》並不是百分之百完美口碑,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拍得實在一般,特別是改編後與小說有很大出入,最大的爭議都集中在後半部。有人認為影片後半段走入社會的部分有些畫蛇添足,情節處理鬆散,不少人物
走勢交代不清,戲份又有些平均分配之嫌。但也有觀眾覺得,影片後半段雖不全麵,卻也能讓人感同身受,殘酷、沉重、無奈,但很真實,細細品味之後,能咀嚼出影名那樣的淡淡憂傷。也正是這種兩極分化的評論,令影片成為更多觀眾小長假觀影的首選。
趙薇的好人緣在此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影片一進入宣傳期,趙薇的明星好友們自發的開始在微博上為影片宣傳,閨密王菲就不用多說了,不但在微博上推,還免費唱主題曲。舒淇說“滴兒~等得我頸子都長了。”姚晨也說:“青春已逝,理想不老。祝福你,我喜歡你那明媚陽光的笑容。必須要去看。”這些演員本身的粉絲不少,他們成為拉動票房的有力渠道。文章說:“我可以把它當作是一支純真年代的挽歌麼?看完有一種想痛快哭一場的衝動。趙薇這部處女作還真不錯,台詞幾乎可以媲美王家衛電影了。”這些大牌明星本身就擁有極高人氣以及數萬粉絲,為影片宣傳起到的作用無可限量。
《致青春》——“聰明的文藝片”
有業內人士認為,《致青春》是一部把握了時代脈搏的“聰明的文藝片”,“憑‘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個片名便能成功地引誘人們走進電影院,表麵看消費的是電影,但實質上消費的是觀眾本身的青春”。
文藝片是什麼?文藝片是一種氣氛和情境,更是脫離現實的情節,可能是小小的幸福,也可能是深深地無奈。文藝片是無病呻吟也是珍惜擁有。好的文藝片就像一種忽而入夢的心境,或者一種無緣故的感傷和一種微小的卻很重的感受。文藝片和商業片的區別抽象來說,是一種是有條理的有套路的具體事實的表現,一種是沒那麼多的利益和光榮的抽象內在。
在微博和微信平台,很多人都借著《致青春》向本身曾經的青春致敬。人們回憶“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或“睡在我下鋪的姐妹”,追憶本身在青春歲月裏曾經遇到的“好女”或“渣男”。網友感慨:“每個女人都是先遇到陳孝正,才能找到林靜。”
相對於年輕觀眾更喜歡影片的前半段,而無法理解結局,不少年長一些的觀眾則恰好相反阮莞的突然離世,在他們看來是絕妙的處理,這不但是原因是有時候生活比戲劇更奇情,還因是這個人物的死去象征了青春的純粹在現實中很難立足。
有評論說:“同樣,如果你在大學畢業後體驗過無奈的分手,你也會更能理解趙薇對於結局的處理。一部兩小時的電影並沒有那麼重要,很多人更看重的是它給了本身一次回首青春的契機電影拍得不完美的地方,我們大可以從本身的回憶裏進行‘腦補’。”
在商業片大行其道的市場,《致青春》這類商業化的文藝片往往憑借其劇情的吸引力成為票房黑馬。《致青春》小說作者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80後女作家,青春文學新領軍人物桂林女生辛夷塢。2012年底,《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的通過,這是中國第一個旅遊專項發展規劃,標誌著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這無疑給桂林文化產業帶來更加廣闊的前景。在此《南方文學·境界》向桂林熱愛青春的文學愛好者征集青春題材的小說、劇本,隻要心懷夢想,青春便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