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敵青春的投資(1 / 2)

無敵青春的投資

新城事/新天地

“我們一起度過了青春,誰也不虧欠誰的,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鄭微

校園裏高大的法國梧桐,排著冗長隊伍的食堂,熄燈後竊竊私語的宿舍,趕著上課跑過的林蔭小道,有點不近人情的宿舍管理員... ... 大學時代的場景浸在懷舊明亮的溫暖色調裏,勾起了許多人對大學生活的懷念,不禁想要重溫那段有點青澀、有點迷茫、有點脆弱敏感卻又無比溫暖的青春時光。

而後半段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城市的鋼筋建築都反射出現實殘酷的冷色調。昔日的同學在青春散場後奔向各自不同的前程,每個人都變成自己曾經最厭惡的樣子,似乎隻有死亡才能使“青春不朽”。

《致青春》市場反應及光線傳媒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趙薇的導演處女作,也是其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研究生的畢業作品。影片改編自著名桂林作家辛夷塢的同名小說,由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擔任監製,內地著名編劇李檣親自操刀改編劇本,海峽兩岸著名演員趙又廷、韓庚、楊子珊、劉雅瑟、江疏影等領銜主演,華語歌壇天後王菲演唱主題曲《致青春》,於2013年4月26日公映。

公映後,繼上映首日以4650萬元打破《人再囧途之泰囧》的華語片首日票房紀錄後,上映三日又創下一個新紀錄票房1.4億元,趙薇因此成為國內首個憑借處女作票房過億的女導演。在票房一路高歌的同時,還引發了網友懷念青春潮流。

4月26日,《致青春》首日票房拿下4650萬元;4月27日,影片票房4200萬元;4月28日,影片的單日票房高升至5200萬元上映三日來,累計票房高達1.4億元。

此前,隻有四位華語女導演的作品票房過億,分別是胡玫的《孔子》、徐靜蕾的《杜拉拉升職記》、李玉的《二次曝光》以及薛曉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圖》。

上映僅三天的《致青春》票房已達到驚人的1.4億元,趙薇因此成為第五位票房過億的內地女導演。

截止5月5日,《致青春》的票房已經達到了4.8億元。繼《泰囧》之後,趙薇導演的處女作再一次讓王長田的上市公司聚焦到媒體的聚光燈下。一部《泰囧》已改變投資者對電影公司的投資,單片票房收益對影視公司中短期的股價有很強的影響力。《致青春》耗資6000萬元,投資出品方共有9家機構,分別為華視影視、中影集團、光線影業、普林賽斯文化、儒意欣欣影業、麥特文化、電廣傳媒影業、上海讀客圖書、樂華音樂文化,其中光線傳媒出資份額達20%比例。

如果按照公司占據20%投資比例來看,在整體票房去的8億元的情況下,公司有望獲得7400萬元左右的投資收益。

而光線的收益事實上遠不止於此,據王長田采訪可知,光線在《致青春》這部電影上有兩部分收益,一份是投資收益,而一部分是作為發行商的收益。

《致青春》之所以“火”

《泰囧》的火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而《致青春》的時機確實沒有那麼好,前有《特種部隊2》、《瘋狂原始人》的競爭,後有《鋼鐵俠3》的圍堵,但它依然能為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致青春》上映後,央視的新聞稱這是“十年來內地最好的青春片”,稱該片用青春回憶成功吸引觀眾。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也在推介該片:“好像所有人都在尋找青春。在這個功名利祿、房價工資無時不牽絆住手腳的年月裏,不妨談談青春吧……有時,隻要勇敢一次,便有青春不腐。”片中的“青春”二字,成為了致命法寶。

打懷舊牌的愛情電影,總是能成功引發影迷的追捧,這點從網絡短片《老男孩》的火爆程度就可略窺一二。而影片《致青春》則將這副“懷舊牌”發揮到了極致,幾乎是輻射了所有年齡段的觀眾。影片中的人物生活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對應的就是如今的70後,他們的人生閱曆恰好覆蓋了影片所有段落,包括校園中青澀的初戀,熱血的生活,以及畢業後麵對現實的無奈。90後們有些正在經曆大學生活,雖然如今他們的條件要優越得多,但是那種生活在校園的情緒依然在。

不得不承認, 《致青春》吸引力之一是來自趙薇,一方麵是多年來,趙薇積累了無數忠實粉絲。另一方麵是人們都好奇,這個讓不少人覺得瘋瘋癲癲的丫頭究竟會拍出怎樣一部片子?事實上,《致青春》是趙薇的研究生畢業大作,從這個名堂來看,很多人都嗤之以鼻,有絕大一部分觀眾都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走進電影院,期待值並不高,但看完之後又覺得還不錯,超出預期,甚至有些觀眾認為是一部可以打高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