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不凋謝的花卉活石頭(1 / 1)

永不凋謝的花卉活石頭

鑒·辨·賞

作者:李世行

如今,人們總是把紅紅的雨花石同烈士的鮮血聯係在一起,更賦予了雨花石聖潔的含義。南京梅園新村中共代表團紀念館旁的當年周恩來辦公室內,一直保存著大半瓷碗雨花石,其中就有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從雨花台撿來的。據說,總理當時還不時地指著一枚血紅的雨花石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你們知道在雨花台槍殺了我們多少烈士,這雨花石上的紅色,就是我們烈士的鮮血凝成的……”郭沫若在《南京印象》一文中,讚歎周總理置於梅園桌上的雨花石,他說:“雨花石的寧靜、明朗、堅實、無我,似乎象征著主人的精神。”

為弘揚祖國的雨花石文化,2007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在東大門重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雨花台博物館”,館前一尊高大的“登台問天”雕塑十分壯觀,逼真地再現了“登台問天,天降雨花”感天動地的壯麗景象:佛手結印,展臂直指蒼穹,催動落英繽紛,點化花石斑斕,表現了雲光法師祈求上天風調雨順、澤被大地、五穀豐登、庇佑萬民豐衣足食的良好願望,給人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強烈心靈震撼,真可謂,展現雨花石文化的點睛之作。

筆者酷愛收藏雨花石,至今已有60載。“不假斧鑿,自然天成”是筆者的藏石標準。故筆者珍藏的雨花石千姿百態,應有盡有,尤其對雨花石中的花卉石,情有獨鍾。花卉雨花石絢麗多彩,美輪美奐,它雖無芳香,卻姿色永存,天長地久、永不凋謝。在盛世收藏的今天,筆者遴選一組花卉石,借《收藏界》雜誌一角,展示出來,但願這些盛開在雨花石上的朵朵花卉,能給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情趣。

“春光明媚”:一年之計在於春。此石整個色調以喜慶的紅色為主色調,少許純白色勾畫出透雲與花朵,使整個畫麵呈現出“春光明媚”的宜人景色。

“相思豆”:石中那一顆顆渾圓、飽滿的紅豆,正是唐朝大詩人王維筆下的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雪蓮”:石中間冰雪消融,外輪廓山峰險峻。在那冰山岩縫中盛開著朵朵雪蓮,那白色透明膜質包片,形似蓮花,是新疆天山的特產。

“牡丹”:這是一朵含苞欲放的國色牡丹,正迎著朝霞晨霧綻放著。那一片片向外綻露的花瓣和那嬌嫩的淡黃色花芯,都那麼清晰可辨。

“世外桃源”:石中活脫脫勾畫出一幅“政通人和,江山如畫”的盛世仙境,“在這兒,在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囂的聲音。”

“劫後餘生”:一場山火幾乎把滿山花草、參天古木毀於一旦。它在提醒人們:為了人類的生存環境,請注重環保意識,加強環保工作,使大地更美,天空更藍。

“古梅飄香”:在腰子形的白麵上,一株古色古香的古梅樁,正飄著沁人肺腑的陣陣清香。還有“臘梅”、“野菊花”、“白玫瑰”,這些石中之花永遠盛開在人們的心目中,讓我們的祖國更強大,人民的生活愈加幸福美滿。(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