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王冕的留世作品很少,使後人無法欣賞他各種絕奇的精彩作品,但他對水墨畫的創新和成就,不斷獲得後世文人畫家們的讚美。如明代吳興沈堯龍更是詩讚王冕為“墨王”:“君身前是林處士,人間空複數墨王。”明代畫梅高手姚說其:“王家元章傳墨法,雪月風煙種種奇。”
王冕的畫對明清畫壇影響深遠,他的筆法曾風靡一時。明代畫家王謙、陳憲章等都是王冕的衣缽繼承人。王冕為水墨畫打下了穩固基礎,引導了徐渭、陳淳等一代大畫家從摹古的清規戒律中走出來,並通過他們的繼承與發展,逐漸開辟了大寫意與沒骨花卉繁榮並峙的局麵。還有“揚州八怪”中的羅聘、金農、李方膺等人也都深受王冕畫風的影響。如羅聘學他的圈白頭花,金農、汪士慎學他的千花萬蕊,李方膺學過他的水墨淋漓等。
在元朝統治時期,異族帶來的落後文化抑製了唐詩、宋詞的發展,在寥若晨星的元朝詩人中,王冕無疑是那個時期的代表。他出身貧苦農民家庭,一生鄙視權貴,厭惡官場,潔身自好,獨善其身。時常和勞苦人民生活在一起,因此,很了解人民的困苦和現實的黑暗。他寫出了許多愛民、諷時、頌節、言誌的詩文,為時人所傳頌。如《悲苦行》《傷亭戶》《江南婦》《對景吟》《吳姬曲》等詩作。
多才多藝的王冕除畫梅技藝外,竹藝也頗負盛名。他還有一手特藝是治印,以花乳石作印材為其首創。據載,他曾以花乳石自刻多枚印章,此舉為後來的文人墨客所仿效。他們也都采石自刻印章,蔚然成風,連倍受冷落的印學史也變得蓬勃興盛起來。
由於王冕的詩畫風格特異,不同凡響,因而聲名鵲起,士大夫都爭相向他求畫梅花竹石,一時縑素山積,而他潑墨揮毫,千花萬蕊,頃刻而就。據載,王冕不願為元朝的達官貴人作畫。其間,他曾有過受薦做官的機會,但他並不願意與那些趨炎附勢、唯利是圖之徒同朝為官。在當時已處於元末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下,他不願作畫也就罷了,他還譏諷元朝統治者,因而險些入獄。為了避難,王冕回到家鄉後,隱姓埋名,隱居於山清水秀的諸暨九裏山的山村中。在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村中,王冕渡過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元滅明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慕名拜訪,擬授王冕官職,但卻未能如願。
可歎王冕一生也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空有滿腔的抱負,卻無用武之地。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王冕病故於隱居的山村。他貧苦一生、曆經滄桑,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及情感全部寄托於書畫作品和詩文中,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詩作和書畫作品。(責編: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