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花開淡墨痕 清氣滿乾坤(1 / 2)

花開淡墨痕 清氣滿乾坤

藏書論畫

作者:夢夢

“古時候,有個人叫王冕。他小時候家裏很窮,隻念了三年書,就去給人家放牛。他一邊放牛,一邊找些書來讀。

一個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邊放牛,忽然烏雲密布,下了一陣大雨。大雨過後,陽光照得滿湖通紅。湖裏的荷花開得更鮮豔了,粉紅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綠的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王冕看得出了神,心裏想,要是能把這美麗的荷花畫下來,那多好哇!

王冕用平時省下來的錢買了畫筆和顏料,又找來一些紙,照著湖裏的荷花畫。開始畫得不像,可是他不灰心,天天畫。後來,他畫的荷花,就像剛從湖裏采來的一樣”。這是我上小學時學過的一篇課文,因小時候也出身在窮苦農民家庭,雖然不知王冕是個什麼樣的人,但卻被他那種在貧困中勤奮學習、刻苦學畫的精神所感染,所以這篇課文直到現在仍記憶猶新。那時候的課本配有單色的背景,畫著簡易的彩色圖畫。記得畫中畫了一個宋元時期服裝裝束的孩子,他坐在草地上,出神地看著一池的荷花,若有所思,似乎忘記了身邊的老牛……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號放牛翁、梅叟、會稽外史、江南古客、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其祖上有人曾在宋朝做官,傳到第七代王冕父親時,王家已淪為一貧如洗的農民。幼時的王冕卻非常好學,白天給富人家放牛,晚上經常借著佛寺的長明燈讀書。

為王冕成長和成功提供取之不盡的資源和靈感的,是其家鄉諸暨的山水環境,這裏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水木清華、山川映發”之美譽。王冕從小就放牧於這詩畫一般的山水之間,麵對碧波綠草、翠柳粉荷,他抑製不住心裏的喜愛之情,就想把這些都畫下來,尤其是蓮花那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品質深深地吸引著他。聰慧過人的王冕,無師自通,每天刻苦練習,從不間斷,漸漸畫得越來越好。那千嬌百媚、千姿百態的荷花被他越畫越像,人們都來爭相購之。他的名聲漸漸遠播,學者韓性慕名收其為弟子。在韓性和另一位老師王的指導下,王冕繼續深造學業,終成通儒。

由畫花卉自學成才的王冕,常通過筆下怒放的百花諷喻世事時局,述說他的誌趣。而在各色花卉中,王冕最愛梅花,畫得最多的是梅花,名氣最大、求者踵至的也是梅花,其題畫的梅花詩也倍受盛讚。王冕最擅畫的是墨梅,他不但繼承了前人傳統畫法並獨辟蹊徑。他畫出的梅花簡練灑脫、別具一格。其《墨梅圖》卷畫橫向折枝墨梅,筆意簡逸,枝幹挺秀,穿插得勢,構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潤灑脫、生氣盎然;其筆力挺勁,勾花創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的姿態,生動地刻畫出來,不僅表現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孤潔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後人以“神韻透逸”四字來概括和評價王冕的“墨梅”風格,這種風格是他大膽創新和發展的畫技所形成的。

王冕畫梅的成功之處首先在他的構圖,畫作構圖有疏、密、疏密相宜三種,其首開密如繁花密蕊構圖法。在王冕的代表作《南枝春早圖》中,十分明顯地體現了古人主張“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構圖觀念。這種構圖即是以密取勝,在枝幹交錯中,繁花簇簇點綴其間,疏密有序,密而不亂,繁而有韻。茂密處雖花枝滿目卻絲毫不顯塞滯,疏朗處氣息通暢又能夠給人以水天無盡的遐思,更襯托出梅花的清雅高逸。還有他首創的“以胭脂作沒骨體”,用朱色畫紅梅,鮮豔奪目,令人耳目一新。在繪枝幹方法上,王冕注重質感的表現,用筆流暢頓挫適宜,瀟灑遒勁;畫新枝時,一筆拉幾尺長,引枝斷而複連,停而不滯,一氣嗬成,梢頭露出筆的尖鋒,顯得靈氣飛動,生機勃勃;畫老幹時,筆鋒頓挫,將老幹的蒼勁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花瓣的畫法上,王冕除采用一筆兩頓挫的圈花法外,又開創“破蕊法”畫花蕊,使花瓣能夠分出上下高低、陰陽向背,與自然法理吻合。其另有作品《幽穀先春圖》冊頁、《三君子圖》存世,並著有《竹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