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變或不變,趨勢就在那裏
環境·趨勢
作者:左迎
當零售商基於“O2O的全渠道模式”全麵鋪開之日,就是零售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勢上演之時。
2012年,以淘寶、京東為首的電商巨頭,通過“價格戰”、“雙十一促銷戰”等方式,為我們上演了一幕幕電商大戲。而電商交易規模急劇擴大的結果,是傳統零售商市場的萎縮。據IBM調研結果顯示,80%的中國消費者願意網購,在線購買商品已成為消費者主要消費方式。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已讓傳統零售商如坐針墊,為了應對新趨勢,開展電子商務已勢在必行,但目前傳統零售商的“觸網”行動並不樂觀。
無成效的“觸網”
簡單複製即一擁而上:大多數零售商的“觸網”僅僅是簡單地搞個網站,然後按常規模式來運作。這又造成以下問題:依靠原有的商品采銷體係,贏利空間小(在原有基礎上,還增加物流配送成本),營銷技術簡單無新意,且網站影響小,致使銷售低迷。
高成本,費力砸錢不討好:高成本主要的體現是物流配送。網絡覆蓋具有超地域性,想“遠距離”配送,零售商的物流體係鞭長莫及;“近距離”配送也無法解決最後一公裏的送貨上門問題。資金方麵則無法支持興建全國物流體係,如委托第三方公司,原本不高的利潤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固步自封,傳統資源“被優勢”:很多零售商認為隻要誠信度高和商品品質好,在線上就能熱銷。上線後忽略了對商品信息進行描述的重要性,用做傳統促銷DM彩刊的水平為產品拍照片,結果使線上商品處於不動銷狀態。還有很多傳統零售商認為自身擁有大批懂零售業的人才,將這些人才放到線上去運營是駕輕就熟的事。但事實上,電子商務的經營與實體的經營管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專業體係。
零售商該如何發力新營銷
當零售業傳統營銷觀念與新技術營銷產生碰撞,“區域為王”的零售商們到底該如何快速理解“新營銷”的內涵,並采取有效措施獲得發展呢?實際上,電子商務隻是新營銷模式中的方式之一,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媒體營銷,零售商可發力的地方有很多。
積極開通便利店“O2O全渠道模式”:開展新媒體營銷的基礎是零售商必須優化現有的實體內容,必須把目前的經營項目細分成百貨商店、大賣場超市店、社區超市店、便利店等業態,然後根據業態特征進行快速擴張,實現城市內密集布點,為實現便利店O2O模式的運行提供保證。
傳統零售業應實現業態細分,改革現有的虧損或不成熟門店,且通過進一步布點,真正實現市場的點、線成麵,並迅速布滿整個市區。為配合新營銷,首先,零售商應將新店麵積控製在40~300平米,店址應以小區、大院、寫字樓、辦公區為依托,力求均勻覆蓋整個市區。其次,要根據門店麵積、商圈環境,對商品配置重新進行科學的分類和組合,根據便利店商品陳列技術,使布局做到整潔、大方、清新、雅致。每個門店設立電子自助購物平台(LED觸屏),便於顧客選擇未上架商品。再次,要升級門店配套服務係統,配套服務是吸引顧客的特招,如便民熱線、早餐、外賣、郵政等。最後,要結合O2O24小時不間斷的特殊性,均勻規劃一批24小時便利店。
基於實體網點擴張,快速開通網店、購物熱線、移動商店等多種渠道,顧客可通過任何一種渠道向網店訂購商品。然後,企業通過後台信息係統對顧客的各種訂購信息進行分類處理,將其所需商品在承諾的時間內配送上門。與此同時,零售商後台對自身的商品資源進行科學的組織整合、合理的庫存管理、及時的物流配送,確保實現100%的足量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