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資源可供操盤手“把盤”
環境·趨勢
作者:何誌國
能否盤活整盤資源並做好銷售收支帳,對操盤手來說至關重要。
在誠信年代,“空手套白狼”已成過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投入就沒有收益,作為生產企業的營銷總監——操盤手,能否做好一本銷售收支帳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本文將以洗滌化妝品行業為例,為大家詳解如何駕馭整盤資源,而要想“把盤”成功,就必須了解可用資源,必須對下麵幾個概念有所了解。
成本及利潤
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利潤又包括淨利潤和毛利潤,而利潤率是兩個數相比較後得出的一個百分數。
生產成本:指用來上市交易的產品在生產環節中所產生的各項費用的總和,它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洗滌化妝品行業主要包括:化妝品的包材、化妝品采用的原料、打包用的紙箱、生產及管理人員工資、機器折舊等費用。生產成本在洗滌化妝品業,一般占產品零售價的一折,即100元零售價的產品,其生產成本為10元。對於這點,筆者跟嬌蘭佳人公司掌門人蔡汝青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見蔡先生在《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上發表的文章《未來10年,化妝品零售行業大變局》,而且他認為倍率將會從10多倍逐漸向5倍範圍內轉變。
銷售成本:指打算上市交易的產品,其在銷售環節中所產生的各項費用的總和。洗滌化妝品行業主要包括:1.銷售、後勤、管理等人員的工資及差旅等費用;2.電視廣告,平麵報刊雜誌傳媒,代言費,各地展會等推廣費用;3.給代理商的支持政策等費用;4.銷售辦公場地租金水電,銷售稅費等其他費用。
銷售毛利潤:銷售收入—生產成本=銷售毛利潤
銷售淨利潤:銷售收入—生產成本—銷售成本=銷售淨利潤
企業淨利潤:銷售淨利潤-企業所得稅(33%的稅率)=企業淨利潤
銷售毛利潤率:銷售毛利潤÷銷售收入×100%=銷售毛利潤率
銷售淨利潤率:銷售淨利潤÷銷售收入×100%=銷售淨利潤率
銷售成本率: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銷售成本率,這是操盤手可操盤空間之基本額度,行業內一般為50個點左右。
舉例說明以上定義:如零售價為100元的產品,廠家的生產成本為10元;銷售給代理商,代理價一般為3折,即:30元;生產廠家銷售毛利潤為:30元—10元=20元;毛利潤率為: 20÷30=66.7%;假如銷售成本為16元,則銷售淨利潤為:30—10—16=4元;銷售淨利潤率:為4÷30=13.3%;假如當年企業是贏利的,則要扣除企業所得稅33%,即4元×(1-33%)=2.68元是企業淨利潤。
企業資源分析
對於操盤者來說,可用來操盤的資源歸結為銷售成本,就是那16元,按點數算就是:66.7%—13.3%=53.4%,如果我們把等式兩邊的數據同時放大100萬倍,則正好跟一個中等企業的銷售規模相匹配:即該廠全年的零售總額為1億元時,全年生產產品的生產成本是1000萬元,全年銷售給代理商的金額為3000萬元(而此金額為廠家的銷售收入、營業額),廠家全年的銷售毛利潤是2000萬元,全年用掉的銷售成本是1600萬元。而銷售淨利潤是400萬元,扣除所得稅後的淨利潤是268萬元。
而這1600萬元就是操盤者在企業老板“以雞生蛋”並贏利400萬元情況下的可用資源(另外撥款投入,或不計成本投入的,則另當別論),按點數算就是53.4%。假如該企業老板說,我們今年不要贏利,來個持平就好,那操盤手可用的最大資源就是2000萬元,按點數算就是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