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解有限的可用資源
這是假設某企業操盤手以年銷3000萬元(營利400萬元)為標準而做的銷售費用支出方案表:
以上方案,廠家風險幾多?廠家是不會在代理商身上虧一分錢,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廠家所兌付代理商政策的支出是從代理商的回款裏給的,而廠家給每個客戶的最大支持不超過33.4%,扣掉這33.4個點,廠家還剩20%空間,而這20%費用就是上表中列出的風險性支出。
假如年終銷售量沒有完成全年3000萬元的計劃銷量,如最終隻完成了2000萬元,這時的贏利就不是400萬元了,而隻有65萬元。如果全年銷量隻有1000萬元,則虧損267萬元,這虧的是風險性支出指標上的錢。一般來說,作為年銷售量比較穩定的企業,銷量是不會出現太大滑坡的,即便是虧,也虧得不大。如果風險支出性項目的成本控製得比較好,或者實際銷量超過計劃指標,則企業的銷售毛利潤就足以支撐其銷售成本費用,實現更大的贏利。
價格階梯模式:當然,上麵的表格中,基本都代表二線、三線或四線雜牌的一般價格梯級模式,如果是一線品牌,代理商3折進貨的地方可能要到4或4.5折,零售店5折進貨的地方可以去到7.5折。
四問為什麼
1.為什麼廠家的毛利空間比代理商的大,在2折即66.7%內?因為廠家要有足夠的空間用於銷售成本上的支出,一般來講,為了打造品牌,銷售成本支出都接近50%,實際淨利潤,廠家能達到13%就算很不錯了。
2.為什麼代理商毛利空間控製在2折即40%左右?因為他們的銷售成本,即:車輛物流費用、倉庫費用、人員費用等一般會用到25個點左右,能掙到的淨利潤一般在15%左右。
3.為什麼零售店的空間有5折即有50%的空間那麼大?因為零售店的銷量相對於代理商或廠家的銷量來說少很多,為了支撐起店鋪的房租、水電、人員工資等,單品的利潤空間相對較大。由於全價銷售,往往吸引不了消費者,店家有時主動打8折銷售,這時該產品的毛利就隻有37.5%,而真正實現的淨利潤能在20%就非常了不起了。
4.為什麼名牌的折扣會更高一些?因為這主要是名牌廠家的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所占比重比較大。特別是名牌產品的廣告到處打,費用很高,這些都要攤到銷售成本中去,所以名品要有足夠的空間,如果不加價到產品中去,就承擔不起這些費用。
所以,知道了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廠家一般都是3折左右給代理商,代理商又是5左右供給零售店,而零售店全價或者打8折左右賣給消費者”這個價格階梯了。
總之,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沒有利潤的生意誰都不會去做,隻有為渠道鏈條上每一個節點設計合理的毛利空間,才能調動渠道的積極性,才能使產品順暢地流轉並保持長久地運行。
看完全文想必大家也明白了其中的奧妙:每一種數據的變化都是一種排列或組合,這一項給多點,那一項自然就少一點。資源是有限的,用好有限的資源,是每一個成功操盤手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但這並不是說操盤手會運作一套銷售成本帳就算萬事大吉了,成功的操盤手必須需要了解行業動態,知道產品的流行趨勢,注重客情的維護,競爭對手的分析及能根據問題拿出對策等,最終能帶領團隊提升企業全年的銷量,使產品向品牌之路或使品牌勢能變大。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和企業均立於不敗之地。
編輯:苗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