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不是經濟學家開出的處方,經濟學沒有提供這種思考方向。這是企業家和技術人員的功勞。
無論什麼學派的經濟學家,麵對宏觀經濟開出的處方都不會走向喬布斯的思維方向。如果蘋果公司不是在美國而是在某個小國,蘋果每推出一款新產品對GDP增長的帶動都可能比某個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的效果好。河南省的省長知道,單單一個為蘋果代工的富士康,就占河南省出口的將近一半。蘋果每推出一款iPhone新品,河南省長就應該眉開眼笑。可惜,世界上像蘋果這樣的企業太少了。
隻要喬布斯還活著,消費者就會不斷產生新的饑渴,就沒有花不出去的錢。消費者本來已經滿足了,但隻要看到喬布斯的產品,就會產生新的饑渴感,就會持續消費。
正如我們曾經譏諷促銷“不增加全年銷量,但可以改變銷量在月度間的分布”一樣,宏觀經濟政策同樣不產生新的需求,隻改變需求在不同階段的分布。
越是發達國家,經濟問題越大,雖然有強大的購買力,卻缺乏強烈的欲望。反複使用的經濟政策,加劇了效用的降低,反過來會積累更多的經濟問題。
營銷學雖然是研究微觀的,但營銷學關注的是消費者需求,經濟活動最終是要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經濟活動的產物最終是要被消費者消費掉的。所以,用營銷學的思維解決宏觀經濟問題,恰恰直指問題的核心。
普通消費者能夠直言的需求,早已被企業發掘並得到基本滿足。那麼怎樣激發消費者的新需求呢?這樣的需求,不能調查,因為消費者自己說不出來,但完全可以洞察出來。這就是為什麼蘋果公司的研發團隊,除了專業技術人員,還有工業設計師、心理學家。蘋果公司在做一件事情:把隱藏在消費者心靈深處的需求挖掘出來。當蘋果公司的產品展現在消費者麵前時,往往會驚訝地說:這就我想要的。但是,在看到產品之前,消費者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消費者的欲望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全部挖掘的寶庫。物質的滿足、生存的滿足,消費者能夠自我表達,心靈需求的滿足,消費者不一定能夠自我表達。
在經濟不發達時代,企業給消費者提供物質的滿足;當物質基本滿足後,企業給消費者提供價值的滿足,如品牌價值,價值滿足是抽象的,價值的效用下降也很快;價值滿足之後,企業又能提供給消費者什麼樣的滿足呢?
讓欲望替代需要,這是喬布斯為“發達病”開出的藥方。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可能很久沒有“排隊搶購”了,但喬布斯讓他們做到了。
編輯: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