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高職教育的發展(2 / 2)

2、進行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高職院校應結合辦學定位,不斷加強課程改革和建設的力度。高職院校應設置培養職業素質的課程,開發優質教材,讓優質教材進課堂;同時通過多種方式,設置打造國家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和校級精品課程,建立網絡課堂,實現資源的共享。

3、實施工學結合,推進實踐教學。高職教育要培養技能型人才,就要加強實踐教學在教學環節中的地位,不斷加大對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投入,建立多種功能的實訓實習基地。一是要讓實訓實習基地成為學生“練兵”的“戰場”;二是要讓實訓實習基地成為教師繼續教育的“根據地”,成為打造“雙師”工程的基地,從而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和熟悉企業生產管理,使教與學更貼近實際。

4、服務地方經濟,深化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應立足於地方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憑借優質的人才資源、教學資源,通過多種合作形式和靈活的運行機製,與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實現校企雙贏。第一,堅持地方的引領服務。我市地處大別山,經濟較為落後,科技不發達,因此學校把“校縣對接”作為服務的方向,鼓勵教師“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戶家”,通過開展科研攻關、送科技下鄉、培養農民大學生、培訓地方企業員工等形式,服務地方農村建設。第二,高職院校還可以和當地組織聯合成立理事會,定期開展活動,使企業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專業和課程建設等全過程,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第三,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領導及高級技術人員為客座教授,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安排教師到企業學習實踐,同時擔任技術指導、提供技術服務,強化師資隊伍。

5、進一步加強師資建設。在高等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下,我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充當職業教學的組織者、職業知識的傳授者、職業操作的示範者、職業能力的培養者、職業疑難的解惑者,因此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師應具備多種能力:專業創新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崗位操作能力。因此一方麵作為教師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多渠道多層次來了解會計行業的特點,具備市場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新形勢下對教師的發展要求,另一方麵作為學校,針對目前會計專業教師的現狀,應利用多種機會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鍛煉,比如送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能力的鍛煉;送教師出外進行培訓;請企業專家來校進行培訓指導等等,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師實踐操作的能力,同時也能讓教師了解社會行業情況,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

同時,高職教育應加強與相關企業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頂崗實習、學生就業、合作技術研發、對外技術服務與培訓等方麵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總之,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它的發展對於我國教育乃至經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更好更快的發展高職教育。

參考文獻:

[1]高職教育研究動態[J],四川托普學院職業教育研究所,2010(6)

[2]盧仁華. 論高職院校教育理念的構建[J].職業教育,2008(11).

[3]沈漢達.高職教育改革的戰略選擇與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