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5.柿子
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癆、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幹唇爛、心中煩熱等症。
6.甘蔗
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複脈湯”之美稱。可用於治療口幹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7.百合
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肺結核、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各種秋燥病症有較好療效。熟食或煎湯,可治久咳、幹咳、咽痛等症。
8.銀耳
能潤肺化痰、養陰生津,做菜肴或燉煮食用,可治療陰虛肺燥、幹咳無痰或痰多黏稠、咽幹口渴等症,與百合做羹食用療效尤佳。
9.蘿卜
能清熱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生食可治療熱病口渴、肺熱咳嗽、痰稠等症,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效果更佳。
10.荸薺
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幹、肺熱咳嗽、痰濃黃稠等症,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
脾胃兩旺的進補秘訣
有一個健康的胃比什麼都重要,吃得好,精神才會愉悅,吃礙好,身體的健康才有保證,否則食補自功效就要大掃折扣了。教你一些進補的妙食,幫你調養腸胃、排除痞便、輕鬆排泄,溫柔地體貼你的腸胃。
健胃藥茶自己製
如果在充滿陽光的露台,衝泡一壺香茶,在繚繞的白氣中,聽老友傾訴家中的幸福瑣事,或是為愛人、孩子織上一件毛衣,是不是一件很溫馨的事情。而在這溫馨中,你的腸胃還能得到細心的嗬護,何樂而不為呢?親手製作一壺益氣健胃的藥茶,全家都會受益哦!
1.四君子茶
(1)材料
人參6克:人參含有人參皂甙、糖類、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等,對中樞神經、心血管及內分泌係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能大補元氣、益血生津。
白術9克:白術味甘苦而性溫,功能重在補氣健脾,增進食欲,與人參相配有較好的強壯作用,可協調人體的內外環境而促進健康,對中年女性有延年益壽的作用,《本草彙言》說:“脾虛不健,術能補之;胃虛不納,術能助之。”
茯苓9克:茯苓具有健脾利胃、利水滲濕、寧心安神、強健肌體、美容顏、添精神的作用。茯苓含茯苓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有一定抗病作用,尤其對浮腫、肥胖症有治療作用。
炙甘草3克:炙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可以為輔藥,四藥協同,補性略偏溫而平和。
(2)製法
按照上述藥物組成劑量,研為粗末,放入保暖杯中,用沸水衝泡15~20分鍾。頻頻飲用,每日一劑。味道略有甘苦,可以放上一朵菊花,既清香又雅致。宜忌:舌苔厚膩、口幹煩渴者,不宜飲用。
2.茉莉花茶
(1)材料
茉莉花:茉莉花又名木梨花、柰花等。性味辛甘、溫,有理氣、開鬱、辟穢、和中之功,習俗用作茶茗,對濕阻中焦,氣機失暢之胃脘脹痛,食欲不振頗有療效。《隨息居飲食譜》說它:“和中下氣,辟穢濁。冶下痢腹痛。”《本草逢源》說:“茉莉花古方罕用,近世白痢藥中用之,取其芳香散陳氣也。”
石菖蒲6克:石菖蒲性味辛溫,歸心、胃經,可開竅守神,化濕和胃,用於胸腹脹悶,濕滯氣寒。據資料記載,石菖蒲有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製止胃腸異常發酵,並有弛緩腸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
青茶10克:青茶性味介於紅、綠之間,不寒不熱,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可有效地消除體內餘熱,恢複津液,使人體生理活動更好地順應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常見的青茶如鐵觀音、烏龍、佛手、鳳凰單叢等。
(2)製法
上藥共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衝泡,蓋悶10分鍾後飲用。每日1劑。在茉莉花的香氣和青茶的恬淡中,你的腸胃也會被滋養得服服帖帖。宜忌:肺脾氣虛或腎虛喘息者忌用。
消除廢氣與腹脹
有時感到放屁的次數增多而且很臭,這是體內廢氣在作怪。體內廢氣可是美容健康的大敵。大腸內的有害菌產生的有害氣體,通過腸壁循環到全身後,會對新陳代謝造成妨礙,使得臉上長粉刺和雀斑,引起皮膚幹燥、粗糙。
為了盡量避免有害氣體的產生,首先應改善飲食生活。習慣於在飲食中攝入過多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的人,應該改換成以根菜類和薯類、豆類、海藻類等富含食物纖維的食物,以改善腸內的細菌環境。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增加時,廢氣便易於排出;相反,有害菌增加後,氣體不易排出。一日三餐中,盡量在早餐和午餐時攝取較多食物,而在胃腸的功能較弱的夜晚,則要注意減少食物的量。壓力也會使腸內有害菌和廢氣增加。當人有強烈的緊張和不快的情緒時,交感神經會興奮,從而促進胃腸蠕動的副交感神經無法發揮作用,導致體內廢氣很難排出。而且,大腸中的梭狀芽孢杆菌會因焦慮情緒而增加。因此,應盡量避免壓力的堆積,學會緩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