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高粱
高梁味甘性溫,有健脾益胃的作用。但高粱性溫,含具有收斂止瀉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7.黃豆
黃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脾胃虛弱者宜常吃。用黃豆製成的各種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具有藥性。豆腐可寬中益氣、清熱散血,尤其適宜痰熱咳喘、傷風外感、咽喉腫痛者食用。
年年有魚身體健康
魚是進補很好的水產食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兩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中醫認為,食魚要講究對症,對症吃“魚”,它的食用和醫用價值才能顯現出來。下麵列舉常見魚類的藥用性能和食療作用,供中年女性選擇食用時參考。
1.胖魚頭
治頭暈目眩。胖頭魚也叫鱅魚,其味甘、性溫,能起到暖胃、補虛、化痰、平喘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痰多、咳嗽等症狀。體質虛弱的人最好多吃胖頭魚的魚頭,它的溫補效果很好,還能起到治療耳鳴、頭暈目眩的作用。痰多、眩暈的人可以用胖頭魚和核桃仁一起煮食。
2.草魚
草魚昧甘、性溫,能起到暖胃祛風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胃痛、頭痛等病症。常吃草魚頭還可以增智、益腦。胃痛的人可用草魚一條,加豆蔻、砂仁各3克同煮;頭痛的人則最好用草魚加蔥或香菜同煮,能起治療作用。
3.鯽魚
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其能補虛損,強身體,用於勞倦所傷引起的身體瘦弱、倦怠乏力,抵抗力低下的補養;用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子宮脫垂、四肢無力等病症的調補和治療;祛濕利尿,是治療脾虛水腫的佳品。
4.黃鱔
肉味甘、性溫、入肝、脾、腎經。能補氣養血,用於身倦乏力、頭暈的補調;能溫補脾胃,用於脾胃陽虛所致的腹冷腸鳴;能祛風濕、通脈絡,用於風寒濕邪所致之諸症;還治療糖尿病,鱔魚中含有“鱔魚素”,可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故可治療糖尿病。
5.帶魚
可補五髒、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幹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濕與彈性。
6.青魚
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解煩的功效。食用青魚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濕痹、瘧疾、頭痛等症。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抗癌作用。
7.泥鰍
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的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
美味藥用水果
就像五穀雜糧和魚類一樣,許多水果也具有預防和緩解某些疾病的功效,而且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即使沒病食用也對身體大有好處,在日常生活中,中年女性不妨根據身體的狀況多選擇一點,每日一個水果,健康屬於你。
1.蘋果
在眾多水果之中,蘋果可說是最普遍又最平和的一種,但它的營養價值卻不容小覷。中醫認為它可生津潤肺、健脾開胃,營養學上的分析,指出蘋果含有多種果糖,並含有多種有機酸、果膠及微量元素。蘋果果膠屬於可溶性纖維,不但能促進膽固醇代謝,有效降低膽固醇水平,而且可以促進脂肪排出體外。蘋果所含的微量元素鉀能擴張血管,對高血壓患者有益,而鋅也是人體所必需,缺乏時會引致血糖代謝紊亂與性功能下降。生吃蘋果,除了能獲得以上效益,還能調理腸胃,因為它的纖維質豐富,有助排泄。另一方麵,腹泄的人吃它也有好處,因為蘋果酸具有收斂作用。
2.木瓜
木瓜素有“萬壽果”之稱,顧名思義,多吃可延年益壽。木瓜所含的蛋白分解酵素,有助於分解蛋白質和澱粉質,對消化係統大有裨益。以醫理分析,木瓜味甘、性平、微寒,助消化之餘還能消暑解渴、潤肺止咳。中藥也有一味木瓜,木瓜味酸、性微溫,主要作用是祛濕痹,舒筋活絡,對於風濕痛患者最適宜。
3.梨子
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可以治咳潤肺。但它性質帶寒,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必須隔水蒸過,或者放湯,或與藥材清燉亦可。最流行的梨子食療方,可算是用南北杏、梨子、雪耳煮糖水或熬湯,對於聲沙口幹頗有療效。
4.芒果
是少數富含蛋白質的水果,多吃易飽。傳統上說它能益眼、潤澤皮膚,估計是含有胡蘿卜素的原因。它的核也可作藥用,能解毒消滯、降壓。據中醫食療性味分析,芒果屬於性平味甘、解渴生津的果品。
5.獼猴桃
能調中下氣,具有滋補強身、清熱利尿、健胃、潤燥功效。民間驗方,用獼猴桃60克去皮生吃,能治內熱心煩,並防治壞血病、高血壓、心血管病、癌症等。其藥理作用,在於獼猴桃中的維生素C能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形成,它的果肉又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