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
文/慕容華
軍艦鳥的最高飛行時速可達200公裏以上,在所有飛行鳥類中處於頂尖行列。它憑借超高的飛行技巧,還能在接近12級的狂風中從容地起飛和降落。
高速衝來的軍艦鳥迫使鰹鳥發出驚恐的尖叫,嘴裏的魚便掉向海麵,軍艦鳥就像輕功卓絕的武林高手,快速接住這些魚,然後吞吃下去。
雄鳥大口大口地吸氣,使頜下的喉囊漸漸鼓漲起來,越來越大,就像在脖子上掛了一個鮮紅的“桃心”,這就是吸引雌性最重要的手段。
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被人們稱為“鳥的天堂”,凡是到過西沙的人,都會為眾多翱翔在藍天和碧海之間的海鳥而驚歎。那流線型的身體構造,仿佛就像沒有重量一般,讓它們愜意而瀟灑地回轉盤旋,充滿自由和靈動。
不過,這些優雅的身影,大多是海鷗、鰹鳥、燕鷗等,在專業攝影師的眼中,它們隻是配角。隻有當某一抹流光快速掠過,快到讓人來不及按下快門,就消失在海天相接處的時候,攝影師想要追逐的主角軍艦鳥才終於登場。
本領高超的“飛行冠軍”
在12級狂風中從容飛翔
如果在動物界組織一場“全民運動會”,那麼軍艦鳥絕對是飛行項目上的種子選手——無論是爆發式的短距離衝鋒,還是馬拉鬆式的長距離追逐,它們都罕有敵手;如果再提高一些難度,比如在10級以上的大風中飛行,那麼幾乎所有選手都難以望其項背。
在海鳥中,軍艦鳥的體型並不算特別突出,即使是體型最大的華麗軍艦鳥,從喙尖到尾尖的長度也僅有1.1米,但它們擁有一對又長又尖的翅膀,完全展開時,翼展可達2.3米,這樣的身體構造,再加上強有力的胸肌對翅膀的良好操縱性,讓飛行變得極為簡單。白天,軍艦鳥幾乎都是在空中度過的,它們那流線型的身姿非常輕盈、優雅,能在高空翻轉、盤旋,連續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都不用降落休息。
當然,素有“飛行冠軍”美譽的軍艦鳥,也絕不僅限於這種“表演”,它們最擅長的,其實是高速飛行——軍艦鳥的最高飛行時速超過200公裏,在所有飛行鳥類中處於頂尖行列,還有人看見它們憑借高超的飛行技巧,在接近12級的狂風中安全地起飛和降落。不過,軍艦鳥習慣於回到陸地上宿夜,因此一般都在距離海岸線不超過160公裏的區域內遊蕩。
全世界已知的軍艦鳥有5種,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海濱和島嶼,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部分區域的溫暖海岸地帶。在中國境內,僅西沙群島及周邊區域有少量分布,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關於軍艦鳥這個名字,有人說是因為它們喜歡追逐軍艦,在螺旋槳攪起的浪跡中尋覓食物而得名。但實際上,這個名字的由來與其生活習性有關——軍艦鳥憑借自己高超的飛行本領,經常在空中襲擊那些叼著魚的其他海鳥,從它們口中奪取食物。因為這種掠奪性,早期的博物學家給它取名為“frigatebird”,這一名字源於中世紀海盜常使用的一種架有大炮的帆船,而在現代英語中,“frigate”是護衛艦的意思,後來被人們簡化、引申為“軍艦”,因此“軍艦鳥”這個名字就這樣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