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軍艦鳥:飛行冠軍的冷酷與溫情(2)(1 / 1)

人與自然

文/慕容華

不能入水的海鳥

“攔路強盜”的生存法則

對於絕大多數海鳥來說,無垠的藍天和廣闊的大海就是生活的全部——不僅“天高任鳥飛”,還有“海闊憑魚躍”,那就是取之不盡的食物……然而,軍艦鳥是一個例外,對它們來說,藍天固然是翱翔的舞台,但大海卻是隨時可能將它們吞噬的深淵。

和生活在陸地上的鳥類相比,海鳥的羽毛數量更多、保暖功能更好,且一般都具有防水功能——濃密的表層羽毛上,有一層油性物質可以隔絕海水,而下層絨羽可以阻隔寒冷。但同樣身為海鳥的軍艦鳥卻很另類:它們的羽毛表麵沒有油性物質,一旦入水,羽毛會被浸透而嚴重影響飛行。同時,它們的腿部比較細弱,腳趾間的蹼狀結構也不夠發達,使得它們無法直接從海麵起飛。所以,軍艦鳥一般隻在靠近岸邊的淺水區域活動,以捕捉一些漂浮在水麵的小魚、水母或者死魚為生。白天,它們在海麵上巡飛、遨遊,窺伺水麵的食物,一旦發現,就迅速從天而降,準確無誤地抓住,再迅速飛離海麵,身上卻滴水不沾。

不過,如果以為這就是軍艦鳥的生活常態,那就大錯特錯了。軍艦鳥親自動手捕魚,隻是一種無奈之舉,它們真正的身份是強盜——從其他鳥類口中掠奪食物,比如,鰹鳥就是它們最頻繁掠奪的對象。

鰹鳥是熱帶海域最常見的一種海鳥,為了捕食,它們總是早出晚歸,非常勤勞地追捕魚群,自己吃飽後還要帶回一點食物,哺育家中的“兒女”,有經驗的漁民親切地稱之為“導航鳥”,隻要跟著它們追捕魚群,往往會大有收獲。對於這些勤勞的鳥兒來說,要是沒有強盜攔路搶劫的話,它們可以在富饒的大洋和海島間過得非常輕鬆,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鰹鳥辛勤捕獲的食物,很大一部分都會淪為軍艦鳥的戰利品。

攝影師王海林在西沙群島的親身經曆,令他多年後也記憶猶新——當他乘船在某海島附近漫遊的時候,兩隻鰹鳥從不遠處的天空上滑過,準備飛入海島上的密林。突然,一隻比鰹鳥大一倍的海鳥從密林中飛射而出,直奔鰹鳥而去,隻聽見一陣急促的尖叫,兩隻鰹鳥驚恐地左右分開,嘴裏掉下兩條魚,落向海麵。此時,那隻大鳥對逃走的鰹鳥不聞不問,而好像是一位輕功卓絕的武林高手,瞬間用爪子抓住了近處的一條魚,翅膀一扇,俯衝到距離海麵不到1米的地方,張開大嘴準確地銜住了另一條魚,再一個轉身,就飛到島上一棵大樹頂端,開始旁若無人地享受美味。而那兩隻鰹鳥,在遠處停留了一會又彙合到一起,發出一陣不滿的鳴叫之後,隻得轉身飛向海麵,繼續捕魚去了……

王海林大感有趣,他以前聽說過這種掠奪行為,那隻大鳥就是有“強盜鳥”之稱的白腹軍艦鳥。他讓船隻靠近海島,想要近距離拍照,卻再次見識了軍艦鳥攔路奪食的強盜行徑。兩次掠奪後,軍艦鳥似乎吃飽了,便悠閑地梳理羽毛,落到沙灘邊緣洗了洗爪子和嘴巴,然後輕盈地起飛,很快消失在視野之外。

在飛行速度和飛行技巧都占據優勢的軍艦鳥麵前,絕大部分海鳥都無可奈何,逃也逃不過,追又追不上,隻能無奈地放棄口中的食物。而且,這些強盜還很狡猾,如果目標“鳥多勢眾”,它們就會隱忍不發。所以鰹鳥、海鷗等鳥類隻得默默忍受,增加捕魚的次數,因為它們也不知道,究竟要被搶幾次之後,才可以把食物順利地帶回自己的巢。

不過,軍艦鳥的強盜行徑雖然令眾鳥討厭不已,但這些強盜還不算殘暴——它們的攻擊往往以驚嚇為主,隻要讓目標驚叫,放開嘴裏的食物,就會停止攻擊,帶著戰利品揚長而去。軍艦鳥似乎還深諳“盜亦有道”的原則,很少連續掠奪同一目標,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真正傷害這些為自己捕魚的免費勞力。

到了晚上,喜歡群居的軍艦鳥密密麻麻地擠成一團,相互取暖度過寒冷的夜晚。似乎是為了安全,大量的鰹鳥、海鷗等海鳥也常常聚集在軍艦鳥周圍棲息。這些白天飽受軍艦鳥欺負、掠奪的海鳥,到了夜晚卻和軍艦鳥同宿,自然界的這種“奇妙組合”如此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