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看點
文/馬文
編者按:
也許你並不知道,在風景如畫的青藏高原上,一些非法或合法的煤礦正在蠶食雪山草甸,對當地的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其中最大的木裏煤田,麵積竟然為英國倫敦市的14倍!
作者在曆時3年的調查中,看到了讓人痛心的景象——高原草甸被挖開、河床上堆滿沙土、雪山下煤灰飛揚,牧場變成了礦場……一眼望去,滿目瘡痍……
提起青藏高原,腦海中總是飄過這樣的畫麵:藍藍的天空下,雪山高聳,一望無際的草原綿延到遠方,草原上的牛羊如雲彩一樣在飄動……
你肯定曾在書本、畫冊中領略過這片聖潔土地的風姿,但遺憾的是,如今這片淨土正在慘遭“毀容”——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高原牧場下麵蘊藏的35億噸優質煤點燃了開發者對金錢的欲望。如今,因為露天采煤,青藏高原原本脆弱的生態係統變得千瘡百孔。這些高原上的露天煤礦,不僅嚴重破壞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還給黃河、長江以及青海湖的水源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和汙染……
高原的傷疤:綠色草甸上的黑色礦場
在青海省東北部,大通河、布哈河和疏勒河蜿蜒流經海西州天峻縣木裏鎮,3條河流孕育了廣袤的高原牧場。經過地質隊探測,探明這片牧場之下,擁有儲量為35億噸的優質煤,占青海省總煤炭資源儲量的87.3%。
深埋的“黑金”,讓原本默默無名的木裏小鎮,一舉變為青藏高原舉足輕重的煤炭基地。當地人形容這裏的煤“點張紙就能燒著”,如此優質的煤炭,自然引起了眾多能源開發者的注意。從2003年開始,青海省各級政府開始招商引資,多家煤炭企業就此進入礦區,對煤礦進行露天開采。
但是,生態災難很快隨之而來。截至2013年,礦區開采麵積總計已經達到42.6平方公裏,開采作業已經在高原上挖出約百米深的溝壑,旁邊就是堆積如山的渣石,大型運輸卡車往來其間,遠遠看去,宛如綠色的高原上平添了一道道黑色的傷疤。
從2012年開始,綠色和平組織先後在木裏煤礦進行了7次現場調查,他們發現:該區域的大麵積露天采煤,已經嚴重破壞了當地的高山草甸、凍土層和濕地;同時導致三河源頭(即疏勒河、布哈河和大通河)生態環境發生劇變。
在礦區,抬眼可見牛羊就在渣石附近吃草。當地牧民說,由於露天采煤,這裏的草質越來越差,夏天還好,因為風沒有那麼大,一旦到了冬天放炮炸礦,草叢就變成了黑乎乎的一團,牛羊吃了草非但不長膘,反而會生病。
更可怕的是,這種劇變使得木裏小鎮即將消亡。木裏礦區處於青藏高原北部的祁連山區,海拔在4100~4300米之間,過去一直山高路遠,少有人進入,木裏鎮上的居民都過著不受外人打擾的放牧生活。木裏煤礦開發後,小鎮的環境急劇惡化,據當地的老人回憶,以前鎮上的人在夏天會自發辦起集市,而今集市的人氣已經不複當年。幾年前,木裏還興起了搬遷熱潮,很多鎮民因為受不了惡化的環境而舉家搬遷到天峻縣城,木裏鎮日漸寂冷。
在綠色和平組織調查員的眼中,木裏鎮讓人“驚鴻一瞥不忍失去”,他們可以在衛星圖上清楚地看見群山間焦黑色的疤痕,木裏原來的風韻,隻能從車前偶爾跳過的一隻鼠兔、煤渣山邊垂首的犛牛、髒兮兮的狐狸身上感知一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