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處理好與兒女的關係(1 / 3)

在電影、小說或者電視劇中,您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麵:一個奄奄一息的老人對兒女說出“我愛你”、“我對不起你,孩子”這樣的話。伴隨著舒緩悲情的背景音樂,這些神奇的話語在幾分鍾之內就化解了彼此間多年的誤解、冷漠、仇視或者傷害。當這些事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時,情景往往不會如此戲劇或突然。兒女和老年人之間的理解和親密關係通常是慢慢培養起來的,並且通常不是靠語言建立的,有時甚至在關係已經建立時您還尚未察覺。這種喜悅一般是建立在很長時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之上的。

相互理解,就會打造出一種牢固的愛之關係。這部分內容給你提供了一些親密性的建議,希望您從這裏獲得更多的愛和希望。

(一)老年人的家庭關係

家庭是您的主要生活和娛樂場所,而家庭關係是您的晚年生活的主流。可以說,您的後半生有大部分精力是在處理家庭關係這件事情上——與老伴的關係、與兒女的關係、與孫兒孫女的關係、與親朋好友的關係。這些關係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它們直接影響到您的身體健康。好的家庭關係,是您的老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和樂趣。

您知道嗎?

在與老伴的關係中,感情的深厚與否並不受文化與職業的影響。相互牽手走過大半生,老年夫妻感情不好的是極少數的。如果與老伴關係處理不好,經常吵架,會嚴重影響到您的心情和健康。我們能給您的建議是:尊敬、互愛,並一如既往地理解您身邊這個朝夕相處的伴兒,她(他)才是您這一生榮耀與苦難的見證,沒有誰比她(他)更了解您,並風雨無阻地陪伴著您。

與兒女的關係中,多數家庭的關係還是和諧親密的。兩代人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老人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和老年期的適應。如果兒女對父母態度好,家庭氣氛就融洽;對父母態度一般,家庭氣氛也就一般。在自覺晚境不佳的老人中,兩代關係不好的最多。有些老人頭腦裏甚至有這樣的想法:寧願早死。這種痛苦的來源除了喪失老伴,或者晚年喪子,還有更大一部分是兒女的漠視甚至是惡劣關係。

婆媳(或者嶽婿關係)關係已成為兩代關係中最突出的問題。除了個人性格、價值觀念、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等的不同,還有一個微妙而重要的原因在於婆媳(嶽婿)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在感情上沒有直接聯係,卻要以血緣關係相認。從感情上看來,似乎有理由讓人相信您更應該將心思放在兒女身上。而事實上,由於這個矛盾不解決,導致了很多家庭冷漠不和。如何解決這個矛盾?除非您不愛您的兒女,否則,您就應該將這份愛傳承到他們的伴侶身上。調節情感,彼此忍讓、互相體諒,這並不是一件難辦的事情。

關於與孫子的關係,有這樣一個比喻:父親為一點,母親為一點,父母聯在一起,就成了一條直線;有了兒女以後,就連成了一個三角形,比直線要穩固。如果有了孫子,三角形中間又加上了一個點——這個點成了三角形的中心。孫子,成了您和兒女們共同傾注的愛。在這份愛的關注下,家庭的和睦性增加了。而您,也會將對兒女的熱情轉移到孫輩身上。但是,由於社會的變化和觀念的改變,“如何帶好孫子”的問題往往又成為了一個新的家庭矛盾。

與親朋的關係,與同事、同學的關係,與鄰裏的關係也是您生活是否正常發展的重要方麵。這些關係的調適要受人際吸引的因素製約。老年人由於行動不便,鄰裏關係的和睦顯得特別重要。與鄰居相處,應該樂於相助,視同親友。

關於“如何帶好孫子”這個問題,請您參照第二個大節的內容。我們在裏麵列出了一些令您頭痛的問題,並提供出了一係列對您有所幫助的建議。

現在,我們來看看您需要解決的一個最重要的關係:如何與兒女共處。

(二)理解您的孩子

有心理學家做過實驗:把一群老人分別帶進一間無聲無光、與世隔絕的舒適房間裏,讓他們住滿9天,結束後便給以高額的實驗費。實驗的結果是老人們隻待了兩天便齊齊要求停止,因為那種無人共處的寂寞實在讓他們感到恐懼。

多數老年人希望與兒女住在一起,希望熱鬧地度過晚年。尤其是身體衰弱、疾病纏身的老人,更希望有兒女照料。英國、美國等歐美國家的老人往往單獨生活,許多人心情鬱悶,感到孤獨。在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80%與兒女住在一起,與中國相近。在中國,幾代同居的組合家庭較為普遍,農村老人同兒女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要比城市高。

老人們樂意與兒女們同住,為兒女們忙碌,以求得自我滿足感和情感上的寄托。在兒女沒有成家之前,兩代人同住,生活比較清靜,矛盾少,煩惱少;在兒女有了小家庭,並有了孫子出現後,家務事增多了,時有爭吵摩擦,但是生活忙碌、熱鬧,對於老人的排解孤獨感和寂寞感非常有益,最重要的是,這種共處讓老人們享受到了“天倫之樂”帶來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