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緩解和治療,在心理上就有可能從懷疑自己有病發展為對疾病的恐懼、甚至是對死亡的恐懼,即上一節所談到的“老年恐懼症”,既而真正地引發從心理到生理的疾病。這就是“以假亂真”,自我催眠的嚴重後果。
您該做什麼?
多交一些老年朋友,適時傾訴情感。
設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使自己專注於某一項工作,或者熱衷於某一種業餘愛好。
回憶過去一些愉快的事情,回味當時的幸福體驗,多設想今後美好的生活。疑病的痛苦發生在老年,對往事的追憶卻涉及幼年的經曆,這些早期經曆往往構成了疑病的根源,回憶愉快往事,避免過去的痛苦和不幸籠罩和掩蓋自己。
糾正自身性格的缺陷,保持樂觀、開朗、自信的心態有利於老年人克服疑病症。
請求醫生幫助。找一個您值得信賴的心理醫生,聽從他的建議,並和他建立長期相互信賴的關係。專業的醫生一般會幫助患者尋找疾病根源,解除或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同時盡可能避免醫療過程中不利影響的發生。
在心理治療之外,輔以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抗抑鬱藥和抗焦慮藥,但是用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
(五)阿爾茨海默症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簡稱AD)是一種緩慢發展的退化性疾病,其結果是大腦神經細胞的喪失,最終造成記憶力、感覺判斷、方位感、注意力和語言能力的損傷,並使得簡單的日常活動變得難以完成。雖然是一種大腦疾病,但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症的症狀與其他常見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鬱症、恐懼症等)症狀有一些相似之處。
超過70多種疾病可以引發老年癡呆症,而阿爾茨海默症是老年癡呆症的基本類型。最初症狀是一些異樣表現——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或無法完成熟悉的日常行為,比如,天天走的一段路突然不認識了,或者出門買菜或逛超市卻在回家的路上迷失了方向。一旦出現這種征兆,病情還會隨著時間而日益加劇:患者逐漸開始出現情緒不穩定,不認識自己的家人甚至鏡子中的自己。(有關老年癡呆症的詳細內容,請參照第五章“一切疾病均可預防”第二大節相關內容)。
老人從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到走向亡故的日子是痛苦而又無奈的,醫學往往也愛莫能助。在被診斷為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後,患者會在2~20年內死亡,平均死亡年限為8年。在導致人類自然死亡的原因中,阿爾茨海默症名列第四。
識別阿爾茨海默症:
持久健忘。非間歇性的記憶力喪失通常預示著健康狀況的惡化,並成為此症的初期症狀。比如,一個熟悉的人的名字或者一件事物明明就在嘴邊,但就是說不出來。
完成以前那些輕鬆的日常行為感到費力。比如洗衣服、做飯、懸持物體,這些日常行為常常突然難以完成,自己也感到費解。
家中的東西亂扔亂置,有可能將香皂放進了冰箱裏,或者將手表放在了廚房的櫥櫃裏。
語言障礙。在同某人交談時感到詞不達意,忘記了最簡單的表達方式,說話總是不完整。
分不清時間和方向。忘記時間或一周中某一天還可以不放在心上,但在一條自己走了幾年的路上迷失方向,就要多加注意了。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出門很輕鬆,回來後卻找不到家。
判斷力喪失。患者有可能會穿著與天氣和季節不搭配的衣服出現,如在炎熱的夏天穿上毛衣,或在雪天穿上夏裝等。對於金錢的支配能力及用途,他們往往令人擔心,比如會直接把錢送給陌生人。
情緒突變,難以捉摸。比如平時性格溫和,對人善意,在一分鍾內沒有明顯原因的失控,怒不可遏,很可能在幾分鍾後又哼起小曲,變得開心起來。
變得消極,對以往感興趣的人或物失去興趣。如以往對小孫孫疼愛有加,喜歡參加健美操運動,現在卻變得漠然,不喜歡出門,甚至連續幾個小時或者一整天坐在電視機麵前,睡眠時間大大增加,拒絕與人聚會、交流。
以上部分隻是阿爾茨海默症的初步預警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該立即到醫院做一個全麵檢查,速度越快越好。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爾茨海默症會逐漸加重,直至讓老人喪失基本生活能力,吃穿住行都得依賴別人。
醫生可能做什麼:
詢問疾病史。不僅詢問老人本人,還會對其家庭成員中的一個或多個人詢問老人當前和以往的健康問題,以及現在所用的藥物,以往家庭成員的疾病史。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試圖創建一個與病因有關的症狀或疾病的時間表。
身體檢查。這項檢查能幫助確認病人可能促發或是導致症狀出現的身體健康情況,如心力衰竭。
神經學檢查。醫生會對協調性、肌肉的紋理和肌力、眼睛的活動、說話和感官能力進行評估,以測試神經係統,從而排除中風、腦部腫瘤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通過詢問一係列問題,醫生會對老人的時間和方向感、理解能力、記憶力和簡單的計算能力進行評估。
腦部掃描。如核磁共振成像或CT掃描,以探查腫瘤、多發性梗塞或其他結構異常。
血液和尿液檢查。這兩項檢查能幫助探知症狀的出現是否源於甲狀腺疾病、貧血、傳染性疾病、腎髒或肝髒疾病或營養不良等。
精神病學評估。一個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可以幫助判定是否存在與早期阿爾茨海默症十分相似的抑鬱症或其他心理、精神疾病。
在適當的檢查的幫助下,醫生能作出準確性為95%的對阿爾茨海默症的直接診斷,還能剔除與癡呆極為相似或引發焦慮症狀的可能治療的疾病,包括腦梗塞引起的癡呆、抑鬱症、腦部腫瘤、帕金森氏症,酒精引起的慢性中毒、藥物中毒、甲狀腺疾病、貧血、營養不良及頭部創傷等。
不幸的是,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措施很有限,因為神經細胞的喪失是不可逆轉的。但盡管如此,及時發現病情,及時治療卻可使患病的老人獲得較長的自理時間。藥物治療在某些情況下能暫緩記憶力的喪失、適度改善記憶,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行為有延緩疾病發展的作用。
對於一般的健康老人來說,醫學專家鼓勵應在身體狀況良好時多與親朋好友交流,聯係。據調查研究發現,患有阿爾茨海默疾病的人群中,在智力能力喪失方麵,那些具有廣泛社交關係的患者比那些沒有如此關係的患者要慢許多。
小心病從心生
有一位老人,一生艱辛,生活勤儉。一天,兒子用多年積攢的工資為老人購置了一套新房,入住那天老人喜不自禁,忽然昏迷不醒,送醫院後經搶救無效身亡。原來是因興奮過度,患腦溢血而死。還有一位老人,到機場去接多年未見的小孫子,見麵後,老人興奮地將孩子摟在懷裏,悲劇卻頃刻發生,老人心髒病突發,也是不治身亡。
醫學研究證實,老年人容易因心理情緒的積壓導致疾病產生,這就是所謂的“病從心生”。人的心理情緒是很難控製的,老年人的孤寂、冷遇以及種種悲傷、思念、憤怒等情緒積壓在心裏是摸不著,看不見的,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很難看出其危險性。
為了自己的健康,老年人應善於主宰自己的心理,使心理因素經常產生正效應,防止其負效應的出現。
您可以做到的幾件事情:
心態放平和,思想開通,情緒平穩,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培養業餘愛好,使消極心態得以及時疏導。業餘愛好會把人的心緒引導到一個令人十分舒暢、歡愉的精神境界,琴棋書畫、散步打拳、養鳥賞花、串親訪友、閱讀書報。。。。。。各種愛好都能起到使消極心態及時得以疏導的作用。可以想像,當一個人把注意力全部傾注到自己所愛好的活動中去的時候,一切憂愁煩惱,自然會拋至九霄雲外,此時,心理上的平衡,自然會很容易地獲得。
處理好家庭關係,多交幾個知心朋友。這樣做,不僅可以經常得到關懷和溫暖,感受到生活中的無限歡樂,更可以在遇到憂愁煩惱的時候,能有個傾訴的地方,一吐為快,使不佳的情緒得到宣泄,不致鬱悶成疾。
凡事掌握適度,防止極端。“物極必反”、“樂極生悲”、“福兮禍之所伏”都辯證地說明了這一規律。所以,喜樂之情應適可而止,要時刻注意冷靜而能自持;遇哀傷之事,不可過於悲痛;驚恐麵前,要善於保持清醒;生憂思之情,切勿深陷而不能自拔,要麵對現實,冷靜、實際而恰當地處理問題。總之,要防止感情的過分激動,努力保持情緒的平和與心理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