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設計“後半截”生活(1 / 3)

一份最新的老年調查結果顯示:心理機能不會隨年齡衰退,反而會隨年齡增強。這就是說,心理和身體的衰退不但不同步,反而相反。這是一個讓所有老年學研究者感到震驚的調查結果。

外表衰老和心理衰老並不是一個概念,可是我們很多人卻弄不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外表衰老是指一個人的容貌變化,心理衰老是指一個人心理的變化。“有活力的衰老”是一個人老了以後追求的境界。而這種活力衰老還有可能和外表的衰老成反比,就像畫家黃永玉,外表是個“地道的老頭子”,而看他的畫,再聽他做的事,所有人都會驚奇地發現他的心理年齡和狀態不但沒有隨外表衰老而衰退,反而年輕了,很奇特吧?這時候他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能力甚至超過了他年輕時候,這就是“越老越有魅力”的強有力的佐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充滿活力地衰老。

(一)做個快樂老人

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快樂是養生的唯一秘訣。”他說自己有三個醫生:第一是安靜,第二是快樂,第三是節食。快樂與健康是天然相連的。快樂必然促進健康,因為它能給人以心理上的愉悅和舒適,是“心理上的享受”。

沒有人會拒絕快樂,對於老年人來說,快樂更是治愈一切疾病的“一副良藥”。那麼,這副良藥的處方由什麼構成?從前麵幾節的內容中總結而言,老年人的快樂是指健康,經濟有安全感,被社會接受,不感到寂寞,老有所用,有信仰,以及感到滿足。

快樂靠自己。當您出現消極情緒時,當您感到孤獨、寂寞、空虛、失落、憂心忡忡、焦慮不安時,要學會尋找方法消除不良情緒,做一個快樂老人。

給您的有效建議:

萬事想得開。快樂的老人善於適應困境,能在黑暗中尋求光明。有一位長壽老人家中曾遭火災,財產被燒光,他幽默地說:“財產能去,也能來。”還有一位心胸開朗的老人,全部財產被盜,多年積蓄化為烏有,但她卻告訴家人:“有人就有財。”並唱山歌來安慰自己。這些樂觀的人共同特點,就是心胸開闊,對生活充滿信心。

順應自然,自己能力達不到的事不去強求。

找人傾訴。人的自我解脫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悲傷、愁悶時需要他人的幫助,事實上這些幫助往往都不需要具體形式,或許別人僅僅幾句鼓勵的話就夠了。要在消極情緒剛萌芽的時候,就主動、及時地尋求幫助,不要等消極情緒幾乎要壓倒自己的時候才去求助。

自我激勵。找一個自己羨慕的榜樣,或者想想自己有過的成功,來鼓勵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找出自己“成功”的事例,肯定自己的成績,就可興奮、振作,不被煩惱所困擾。向心中佩服的人學習,日子就會過得有意義,願望也會逐漸實現。

參加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或為社會、為他人作出了某些貢獻,會獲得滿足、榮譽感,感到生活充實。個人的需要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一般來說,青年人重理想,中年人重事業,老年人重社會的尊重,即社會和家人對他的一生成就的承認。因此,老人要得到真正的快樂,就要參與社會或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活動。

笑口常開。笑是長壽的妙方,是祛病的良藥。笑能消除精神緊張,使肌肉放鬆,消除疲勞,心情舒暢,起到延長大腦工作能力的作用。笑是一種特殊的運動方式,笑口常開可以使胸廓、腹部及心、肺、肝等內髒都得到鍛煉,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笑還可以使全身肌肉都運動起來,肌肉得到鍛煉,收縮力增加,興奮之餘,使人睡眠充足、安穩。

老年人不要懊惱過去,也不要擔憂未來,要牢牢把握現在,享受人生。為今天而生,過好每一個今天,這就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準則。

老年人的快樂源泉

夫妻之樂:“少來夫妻老來伴”,老伴老伴,終生相伴。茶餘飯後,共同散步,拉拉家常,這種相伴的樂趣不是其他方式能替代的。

天倫之樂:老年人最怕孤獨,孤獨的老人性格會變得古怪,甚至易患抑鬱症和老年癡呆症。與兒孫們同吃同住的老人,能從兒孫輩身上找到歡樂,那歡樂的笑聲是家中的陽光。

交友之樂:老人有三寶:老本、老妻和老友。老年人應多交朋友、老友常相聚、散散心、敘敘舊,一杯清茶、一壺老酒,一盤小菜,一碟點心,邊飲邊品邊敘,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古今中外,驅散了愁雲,增添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