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老人,一進入老年就變成一副衰敗的模樣,於是所有人都認為,“他確實老了”。變成這個樣子,首先是他自己泄了氣,因為他不願變老,也不願意退出他的社會地位,當這一切不可避免地來臨時,他的衰敗表明:他放棄了。
可是為什麼要放棄呢?老年生活正是享受您年輕時積累的精神物質財富的階段,這一段才是整個生命中的精華,如果您在此時放棄,隻能說明您對現在的生活找不到意義。一個簡單例子:絕經對於女人來說似乎是一個重創,通常被人認為是性功能的結束,也是一個中年女人進入老年的標誌之一。於是,一部分“意誌不堅定”的婦女同誌開始得上憂鬱症。眾多研究女性疾病的男性“專家們”乘機通過向這些失魂落魄的女性出售讓她們永葆女性魅力的荷爾蒙提煉物,從而大發橫財。
問題是,我們是不是還有另一條道路可走?比如,依靠對精神的操控和滋養來平靜地對待老年。
(一)老年階段的心理
進入老年階段,大多數老年人都有以下變化:
一是認知能力下降。認知能力是指一個人認知外界客觀事物的能力。老年人在長期記憶和語言技巧能力方麵退化較少,近期的記憶能力卻減弱,文化程度愈低,退化愈明顯。
二是智力水平下降。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漸下降,老年癡呆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
三是人際交往能力下降。老年人由於工作和社會環境的改變,如麵臨退休、失去伴侶及朋友等危機,參與社會交際越來越少,易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還有些老年人,由於受身體衰老、疾病纏身和某些消極的社會因素的影響,易產生消極心理。
隨著身體各項功能性退化,以及人格變化,老人的心理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一般老年人的心理:
不安全感。表現在身體健康和經濟保障兩個方麵。對經濟保障的擔憂,主要表現在老年人對生活保障和疾病的醫療和護理保障的擔憂。
孤獨感。老年人的孤獨感較為普遍,且來自各個方麵。
適應性差。老年人不容易適應新環境和新情境,他們對
周圍環境的態度和方式逐漸趨於被動,依戀已有的習
慣,較少主動地體驗和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拘泥刻板性,速度減退。老年人傾向拘泥於刻板行為。老年人在解決問題時為了求得謹慎使決斷速度減慢。
趨於保守。老年人經驗豐富,也注重自己的經驗,並希望子女接受自己的經驗方式。
回憶往事。老年人的心理世界逐漸表現出由主動向被動,由朝向外部世界轉為朝向內部世界。
但是,多數長壽的老人在這個階段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是大大不同於一般人的。
長壽老人的特點:
熱愛生活:這份心態與經濟條件、社會地位都沒有關係。老人珍惜生命的最後這一階段,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向往。他們熱愛生活,喜歡身邊每一樣新鮮的事物,也喜歡與伴侶、朋友懷念過去。
穩定的情緒:年齡大的老人的中樞神經係統仍然處於相對穩定狀態,他們的生理功能協調,情緒安定,適應各種環境能力強。即使受到重大的精神創傷或嚴重的精神刺激,情緒反應和情緒波動較小,恢複時間也較快。
快樂的心情:保持一顆快樂的心的人身心活動都很協調。長壽老人大都精神矍鑠,心情曠達,樂觀的情緒使人充滿朝氣,使人體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能增強人體生理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
性格堅強:什麼事情,老人總是想得開,這是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得來的寶貴的經驗。
融洽的人際關係:正因為個性堅強,老人的適應性很強,與每一個人相處都很融洽,他們在人際關係上很少有煩惱與苦悶,他們樂於同人交往。
(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有需求,說明您還有想法。正視自己的心底需求,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此,您才會在接下來的壓力和困惑中理清思路,找到解決的辦法。
老年人的八大需求:
健康關注:對衰老恐慌、害怕生病、害怕死亡,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由此,您希望全社會對您給予關注,特別是對健康有所保證。
工作欲望:這並非是指您在辦理退休後還想當個工作狂,而是一種“自己還有用”的心理需要。離退休或者病休,並不代表您就喪失了工作能力和智慧。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會讓您產生短暫的失落,繼而衍生出多種想法,希望再次從事工作,體現自身價值。
依賴性:不僅僅是對老伴,對兒女,對孫輩,對朋友甚至對整個社會,您都產生著依賴心情,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心情會越來越強烈。老年人會比年輕人更容易產生孤獨,您希望得到單位的照顧、子女的孝順、朋友的往來、老伴的體貼,您似乎嚴重缺乏著安全感。